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正> 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两大障碍。面对这一困境,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各国政府、汽车厂商、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也普遍看好。作为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资深专家,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随  相似文献   

2.
涂咏梅 《财政监督》2011,(28):59-60
一、背景与现状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汽车工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各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中,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为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政府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将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相似文献   

4.
伴随韩国现代、日本丰田等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布局燃料电池产业链,今年在这一全新赛道上,尚未成熟的中国企业不得不与强有力的对手同台竞技。今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正式实施。规划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氢燃料电池技术和纯电动技术几乎同时起步,但相比锂电产业而言,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化步伐似乎慢了半拍。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14,(13):33-51
随着特斯拉宣布建立千兆锂电池工厂、三星6亿美金西安建厂涉足动力锂电以及万向收购菲斯科等一系列好戏的上演,标志着2014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将步入动力时代。尤其是千兆钾电池工厂的建设,将实现电动车、光伏的共振,从而使新能源作为一个整体真正挑战传统能源,并形成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革命。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锂电池将是这一轮新能源汽车行情的主轴,值得我们长期看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电池成本控制和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上游材料技术和电池专利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十分明显新能源汽车被看做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各国均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并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但有专家指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扩大,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跨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向新能源汽车冲剌,谁能笑到最后?技术路线图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是电动车。1881年法国工程师GustaveTrouve装配的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这是世界上第一辆以可充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之后这种用铅酸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逐渐开始流行并成为权贵代步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薪资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增加,我国的道路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电动汽车与新型燃料电池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且充分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说,性能不好且成本高等等,不能大量地出现在市场之上.因此,本文以汽车企业如何破解新能源汽车发展困局为题,分析我国汽车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倡导全球环保的前提下,我国能源严峻短缺,环保却迫在眉睫,在这种双重压力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文中通过分析我国能新能源汽车在2014上半年的发展情况,引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存在“市场冷”的瓶颈,并提出破解该瓶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倡导全球环保的前提下,我国能源严峻短缺,环保却迫在眉睫,在这种双重压力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文中通过分析我国能新能源汽车在2014上半年的销售情况,得出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那么财政支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何作用,本文将运用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唐锦 《财政监督》2020,(3):99-104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各国政府为鼓励汽车制造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新能源汽车,都对这一行业进行了政府补贴。但从2017年以来,我国政府为倒逼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大创新发展本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心,逐步减少新能源汽车购买优惠补贴,并计划到2020年完全取消。本文以比亚迪为例展开数据分析,结论认为政府补贴退坡能有效促进汽车制造行业的"有机增长",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并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全球能源和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更是将新能源汽车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本文论述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别从产业链研发、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售后环节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对比了新能源汽车推广较成熟的美国、日本、欧盟的政策,从中汲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可行性较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要闻     
《中国财政》2012,(22):4-5
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10月11日,财政部等三部门下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奖励资金支持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两大类。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根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等情况核定支持项目奖励资金数额。财政部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有关评估意见分期分批拨付奖励资金,其中,实施方案启  相似文献   

14.
郭莉 《投资北京》2011,(1):39-41
充电设施建设和电池将是这个产业链最具投资价值的两个领域热钱正在汩汩流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不久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称,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随后,北京宣称,未来三年将建快速充电站100座,慢速充电桩3.6万个,以适应纯电动车的推广,而预计到2012年,北京市有3万辆电动乘用车投入示范运行。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大湾区各城市间产业分工明确,技术储备充足,且政策支持力度大。然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充电基础设施“重建设轻运维”、电池技术滞后阻碍产业发展、加氢站难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五点建议,一是通过加强政企合作,出台充电桩建设标准,重视和维护已有充电桩;二是加强湾区内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合作;三是加快5 G网络建设,打造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四是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完善产业链建设;五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大对新型储能电池的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6.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会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攻克核心技术,打破瓶颈制约,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一是加快实现动力电  相似文献   

17.
严艳荣 《时代金融》2014,(11):36-37
本论文主要根据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针对目前交通运输工具与新能源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的深入研究,重点说明了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外贸市场发展对我国以及全球的重要影响,突出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指出我国氢能源汽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发展策略与解决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出口贸易增长作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税收征纳》2014,(9):41-41
为促进我国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相似文献   

19.
从能源供给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是必然选择,从科技进步角度看,汽车的电子化是必然趋势。虽然现在新能源汽车还面临一些发展的瓶颈,发展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但相信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角。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业内关注的时髦话题。无论是在车展上还是政府的工作会议上,新能源汽车处处成为焦点。从长期趋势看,新能源汽车也必然成为汽车厂家的新战场。  相似文献   

20.
听月楼 《证券导刊》2010,(45):54-57
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直指全球第一,要实现此目标需要巨大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