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资本充足率监管为核心的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内,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影响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银行增加贷款准备金计提在短期内会对资本造成负面冲击,而长期内却有利于提高资本水平;(2)短期内贷款准备金对资本的负面冲击向长期内贷款准备金对稳定和提高资本水平均衡调整的速度很慢,意味着贷款准备金政策的缺陷严重削弱了日本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日本银行业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实证结果的原因,并且指出我国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在完善贷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美国银行业贷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从税收制度、资本要求和监管方式的演变分析外部监管政策对商业银行贷款准备金计提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美国贷款准备金制度发展的过程对完善我国银行业贷款准备金监管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本监管亲周期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逆周期资本、跨周期资本计提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三种方法,以缓解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  相似文献   

4.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1,(7):83-83
刘明康:银行应计提留存和逆周期资本缓冲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撰文指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应有机结合。应结合对宏观形势和银行业风险状况的判断,要求商业银行在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基础上,计提留存和逆周期资本缓冲。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他表示,要持续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对各少数民族地区银监局各项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西藏银监局的银行业监管、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推进确立了监管工作新的理念、目标和标准。监管工作重心初步实现了向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内控有效性和坚持以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转变。在西藏银行业系统逐步形成了包括贷款风险分类、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资本金补充机制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银行审慎监管体系。二是监管方式上逐步向风险为本迈进。加大了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处理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的主要措施之一。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新制度给予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更大的自主权,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不同会计和税务处理将会影响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计量,从而影响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统一资本比率的监管。本文以模拟的方法来探讨不同处理方案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资本充足比率监管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细则的制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2004,(6):64-64
2月27日,为进一步落实《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保护存款人利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之上。在信用风险资本要求计算方面,《办法》合理确定各类资产的风险权重,并对1988年资本协议不合理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办法》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框架,规定交易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或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还须单独计提市场风险资本。同时,《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重估储备、长期次级债务工…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美监管当局和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对银行业的反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也将在今年底对商业银行实施腕骨监管体系,这是我国在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过程中,结合本国银行业实际风险特征而提出的更高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对比中美两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可以发现,在主要的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流动性和风险集中度等方面,两国的监管审慎度是存在差异的。我国要完善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首先,应以杠杆比率为核心,构建资本充足率双层混合动态监管框架,引入激励相容和风险浅析的监管理念;其次,要细化有关国家风险的原则性规定,适时将贷款损失准备金扩大为资产损失准备金;再次,要督促外资银行建立完善科学的流动性预测系统,进一步完善流动性指标考核体系;最后要完善现有的外资银行资产集中度的监管规定,建立披露大额风险集中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2004~2013年季度数据验证信贷/GDP指标是否能运用于中国银行业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结果表明,构建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指标信贷/GDP比值在样本期内的波动与中国银行业信贷波动情况基本一致,该指标可以充分反映此期间信贷波动的实际情况。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偏离度(GAP)是预测中国银行业危机的有效指标。建立多元化逆周期资本监管机制,必须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构建前瞻性的损失准备金计提制度,实行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监管部门的逆周期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