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问题由来已久,颇受关注。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乡宁县支行对县域双鹤乡的调查数据,分析与探讨了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借贷资金用途及农户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从制度和信贷机制安排入手,提出了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借贷资金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农户金融需求状况调查发现,农户的借贷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生活性资金需求比例较高;农户对信用社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民间借贷是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农户对其它金融需求的了解意愿比较强烈。因此,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民间金融应积极引导,加强监管,使其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而作为担当"支农主力军"角色的农村信用社应深化改革,开发多样性信贷产品,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最后还要通过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让农户了解金融常识。  相似文献   

3.
惠献波 《南方金融》2016,(11):86-93
发展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是缓解农村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矛盾、繁荣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河南省562户农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以宅基地使用权为抵押进行借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为男性、户主年龄较低、非农收入占比较高、有信贷经历的农户,其借贷意愿较强;承包经营耕地面积、资金需求满足程度、贷款期限对农户借贷意愿有正向影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度、贷款申请难度、宅基地在养老保障中的重要性、利率水平对农户借贷意愿有负向影响。推动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要从需求端和供给端着手,一方面激发农户借贷意愿,另一方面完善信贷配套制度;还要稳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为宅基地使用权所承载的过多社会职能"松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09年全国10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村二元信贷市场结构下的农户借贷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金融资产余额不足以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或因子女上学、家庭成员生病、修建房屋、农业生产投资而产生资金需求时,农户才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或非正规金融中介融资;与非正规借贷相比,正规借贷与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正相关,而与家庭经营主业、房产价值负相关;当农户与资金供给方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其他变量就成为相对不重要的影响因素;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之间是一种替代与互补并存、互补更为突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重庆市暂时贫困型农户为调查对象,对贫困型农户的融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重庆市贫困型农户中的绝大多数都有信贷需求,且以中短期的小额需求为主,其最主要的是生活消费性需求,其次才是生产性支出,但实际发生借贷现象的贫困型农户比重不高,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的贫困型农户更少。资金需求量太小、缺乏担保抵押是他们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情况,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2012年1月,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全省人民银行抽样选取了200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的情况看,农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农户借款对正规金融机构有较高的依赖性;金融信贷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利率高、额度小、期限短和缺少担保,抑制了农户在金融机构的贷款。现阶段全省农户金融需求的总体特征(一)农户收入来源单一,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个人创业贷款上1.农户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违约风险结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违约风险、对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不同收入层农户所遭受的金融排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高、中、低三个收入层中,金融资源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层,高收入层最不容易受到金融排斥。中收入层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却最容易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排斥。低收入层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受到的金融排斥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排斥。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格局、适合不同收入层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违约风险结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违约风险、对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不同收入层农户所遭受的金融排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高、中、低三个收入层中,金融资源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层,高收入层最不容易受到金融排斥。中收入层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却最容易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排斥。低收入层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受到的金融排斥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排斥。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格局、适合不同收入层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三县216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金融认知、融资需求和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表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农户融资依然困难;农户的意愿融资渠道同实际融资渠道相背离;农户对借款利率十分敏感,对借款利率的需求弹性高;农户信用意识较强,但信用表现不容乐观;金融供给不足,私人借贷盛行。研究结论折射出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推广小额信贷组织,给予民间金融更大的发展空间将更符合农村融资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金融是指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其存在表明已构建的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现实与潜在需求。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非正规金融更能满足不同收入等级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在比较分析了农户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户选择资金来源的因素,并对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金融需求问卷调查①结果进行整理,发现:2008-2012年,新疆农户②资金需求量增加明显,贷款期限需求有所延长,农户贷款满足度显著提高,信用贷款比例增大,但借贷资金价格未有明显下降,民间借贷利率依然高于其他借贷方式,农户在金融机构融资难度变化不大,借贷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其他金融机构供给量持续保持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292户入社农户为例,对其资金需求特点、融资困境和参与新型融资方式的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入社农户资金需求旺盛,其资金需求呈大额、长期化的特点,且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私人借贷是入社农户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并未由于加入合作社而改变其融资困境;入社农户从金融机构贷款依然较难,且缺乏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入社农户对合作社担保贷款、联保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宅基地抵押贷款以及通过资金互助社融资的参与意愿较高。建议在运作规范、评级较好、农户认知水平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地金融、合作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试点,以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金焱  张博 《金融论坛》2014,(1):3-9,49
本文在对山东省济南市周边县、镇213户农户家庭情况、信贷需求及资金来源渠道等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异方差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信贷资金获得渠道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常住人口数、债务水平的提高倾向于提高农户的信贷需求,收入来源、债务水平会对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起到积极的作用,债务水平越高越需要非正规渠道资金;而农户户主年龄、家庭最高受教育程度、所处区位及居住村是否设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等因素对农户信贷需求及其资金来源渠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路晓蒙  吴雨 《金融研究》2021,491(5):40-58
农村土地流转是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农户面临的融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的微观数据,本文从转入土地的视角对农户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户的农业信贷约束较为严重、信贷缺口较大。同时,转入土地这一行为对农户信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转入土地这一行为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农业信贷需求,但对非农信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2)虽然相比未转入土地农户,转入土地的农户参与农业信贷的比例较高,但其面临的信贷约束更加严重;(3)转入土地农户的信贷金额满足度较低,信贷金额缺口也较大。进一步从土地规模来看,转入土地规模较大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更大,信贷约束与金额不满足度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土地流转过程中转入土地这一行为会导致农户面临更大的信贷约束问题,应持续加大对转入土地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农户金融需求为视角,采用问卷入户调查方式,从农户融资的现实需求和农户信贷供给的现状入手,探究农户资金需求及其约束条件,分析探讨金融支持农户增收、优化农村金融体系,降低农户融资成本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部分贫困地区,除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以外,由财政出资的互助资金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环境、家庭特征、地区差异对农户的这3种信贷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获贷额度高、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农信社贷款利率高、有生产性借款需求、家庭收入高的农户,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热衷于互助资金;而互助资金贷款利率高、从事非农经营、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远的农户更多地利用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农户收入水平低、圈层的人际关系网以及生存理性等特征,决定了农户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为避免无法获得熟人借贷亦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农户被迫选择高利贷,国家应加大政策性金融服务农村的力度,降低农户获得国家信贷支持的门槛。在农户没有产生商业性金融需求时,在传统农区强制性推行商业金融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农户融资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农户融资需求目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当前融资体制和条件下,农户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低收入、贫困农户融资难比较突出,存在明显的信贷障碍。因此,必须从制度安排上入手,进一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构建适应农村多种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户金融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消除农户融资体制上、技术上的障碍,切实满足农户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李延敏  宋增芬 《海南金融》2010,(4):76-79,86
农户未来借贷需求状况是过去的借贷经验、现有及未来家庭经济状况、农村借贷市场状况的综合反映,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村金融市场,不仅需要了解农户的已发生借贷行为,更需要把握反映农户预期的借贷意愿变化状况。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户未来借贷需求变化的特征主要有:农户对未来借贷资金使用意愿的变化导致农户未来借贷意愿显著下降;农村信贷政策区域化特征形成了农户未来融资次序表现为亲戚、正规金融机构、朋友;农户的融资次序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与信贷市场合约——以江苏农户信贷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维 《金融纵横》2003,(10):12-16
当前,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合约不可缔结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大量农户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资金在金融机构有较多沉淀。对此已有的研究分别从交易成本、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安排(张余文,2003)、县域金融体制改革(曾康霖等,20031、农村金融需求特点(何广文,2003)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从农户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角度,根据西方经典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合约不可缔结的成因并提出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