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违约风险结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违约风险、对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不同收入层农户所遭受的金融排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高、中、低三个收入层中,金融资源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层,高收入层最不容易受到金融排斥。中收入层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却最容易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排斥。低收入层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受到的金融排斥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排斥。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格局、适合不同收入层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贫困农户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面临的挑战,对农村金融普惠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新途径。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具有高度耦合性,可以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缓解农村金融排斥,满足农户财富管理需求,但存在着对农村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足、借贷农户主体有限、网络交易数据积累不够、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应逐步汇集农户信息数据,构建农村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金融联结创新农村互联网金融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农业产业跨界融合,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监管,增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斥现象,广大农户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暂未得到满足,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对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革命老区芷江县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芷江县农村金融发展不充分,存在的金融排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农村居民的消费。最后,本文针对革命老区芷江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排斥现状,提出了优化农村金融机制,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始终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金融排斥问题更为严重。基于此,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中西部农村农户的视角对农村金融排斥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农户家庭供养比、家庭土地面积、家庭负债、农户的社会关系以及是否考虑从亲友处借款是造成农户主观性金融排斥发生的显著因素。最后,从农户之间加强内部联动,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政府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供给,建立包容性金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二元经济视角出发,以重庆市部分区县5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三种类型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并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金融需求与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农村供给者、需求者及政府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提供针对性的农村金融服务,确立正确的区域金融需求,加快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创新,推动资源要素更好更快向农村转移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借助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对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户收入增长、收入分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导致农户收入的增长,农村金融规模扩张不是农户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是农户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农村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高导致农村基尼系数下降,农村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提高是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甘肃省农村金融需求情况,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2012年1月,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全省人民银行抽样选取了2000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的情况看,农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增加,农户借款对正规金融机构有较高的依赖性;金融信贷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利率高、额度小、期限短和缺少担保,抑制了农户在金融机构的贷款。现阶段全省农户金融需求的总体特征(一)农户收入来源单一,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个人创业贷款上1.农户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此同时,农户结构的差异又客观存在,主要表现在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就业状况及资源拥有状况等诸方面。这些差异的存在又导致农户在金融需求上也存在差异,但农村金融提供的却是无差异金融服务,这种非对称性供求关系已对农村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消除差异性结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农村经济的现实出发,提出了我国农村的基本形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小农村社制”,并在农户经济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直以来以农行、农发行和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改革思路存在不足的结论。文章以HN省农户金融需求为例,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组织建设与改革方向,提出发展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是解决广大农户金融需求的根本之路,以及针对农村不同阶层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陆磊  王颖 《济南金融》2008,(1):7-11
农村金融转型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演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前提,为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应该立足于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农村经济的特质性风险,建立面向农户的零售银行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博  郭方  孙璐 《南方金融》2023,(4):19-32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回归方法,检验作为正式制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网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和社会网络均能显著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矛盾,总体效应明显,但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农户群体的结构效应不显著;第二,农户家庭的社会网络在农村金融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有助于缓解农村信贷约束,缩小农户收入差距,但信贷资金分配向社会网络资源丰富的高收入农户群体倾斜,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差距矛盾改善的缓解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要增强对不同层次收入农户群体的针对性和可及性,着重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农村普惠金融在数字化进程中要注意保持“乡土”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在善用农村社会资本和避免村民社会网络的逆向影响中需要仔细权衡,力求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转型是一个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经过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认为,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演变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客观前提,为此,本文提出农村金融应该立足于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农村经济的特质性风险,建立面向农户的零售银行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全新政策视角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贫乏、融资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已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收入增长。本文从研究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结构入手,探索导致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状态的体制性约束和政策性误区,尝试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推进提供一个全新的政策选择视角。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一)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目前,中国农村拥有2.4亿农户和2300万农村企业,构成了三农经济和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主体。各类农户、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层次性特征。农户的金融需求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5.
金融包容是金融排斥理念的拓展与深化.从金融包容的角度,选取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农户、企业、区域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农村金融包容综合指数,反映不同区域农村金融包容的区域差异全貌.在此基础上,从需求、供给及社会三个层面筛选农村金融包容的影响要素,并利用模糊曲线法验证各要素对农村金融包容的贡献弹性,有效解决要素间的复杂相关和互为因果关系,从而界定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关键影响要素.结合国外经验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包容的对策包括各区域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城乡金融协调以及区际金融协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个广覆盖、深层次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使得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农户金融需求角度出发,分析农户金融需求的特征以及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85—2008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验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测算我国总体金融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差异,并运用金融扭曲度指标测算农业受到金融排斥的程度。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显著但其支持力度不够;农业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受到明显排斥。本文认为,应在坚持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农村业务分层,建立成本收益和比较优势相结合的竞争结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问题对国家整体金融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问题,是农村金融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将立足苏皖两省的代表性县域的调研,从农户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农户对农村金融活动的参与情况与意识,以及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评价等多方面,具体比较分析区域农村金融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此得出更为广泛的结论,对中国农村区域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probit模型对浙江、湖北、黑龙江三省农村经济状况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户资产存量不足、收入偏低以及人力资本明显缺位。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实行有区别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培育农村金融生态,改变涉农金融的单一金融职责,构建参与式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黎红梅  翟中伟  谢熹 《海南金融》2010,(7):75-77,88
如何满足农户的借贷需求,是解决"三农"问题中较为核心的环节。本文基于2009年对湖南省益阳市岳家桥镇调查的数据,分析与探讨了不同收入层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借贷资金用途的运用情况以及农户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显示:低收入层农户对资金需求量不大,基本不需要信贷支持;中收入层在自有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时,需借贷资金;高收入层农户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却难从正规金融获得满足。另外,本文认为让农户感到资金压力的直接因素不是来自于农业生产,而是家庭遇到的大型消费开支。农户在融资过程中贷款满足率不高,金融服务主体与农户需求之间缺乏有效对接的渠道和产品。最后,文章从制度和信贷机制安排入手,提出了满足不同收入层农户借贷资金需求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