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2014,(11)
现行会计准则允许按照管理层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两步法"计量损益规定渐渐变成企业进行利润平滑的工具,上市商业银行这种进行大量金融资产交易的金融企业中问题更为严重。本文用实证的方法找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并讨论了在IFRS9规定下,商业银行该盈余管理行为将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莹 《会计师》2014,(6):15-16
现行会计准则允许按照管理层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两步法”计量损益规定渐渐变成企业进行利润平滑的工具,上市商业银行这种进行大量金融资产交易的金融企业中问题更为严重。本文用实证的方法找到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未实现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并讨论了在IFRS9规定下,商业银行该盈余管理行为将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应根据管理者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本文新设了评价管理者意图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准则实施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类情况。我们发现,在实务中管理者意图并不是金融资产分类的主导因素;盈余管理中平滑业绩的动机是分类的出发点,持有金融资产的多少决定管理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本文的实证结果为研究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杨婷 《财会学习》2021,(13):151-15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者将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上。特别是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会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怎样的经济影响呢。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首次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时,对于股权类金融资产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的会计政策选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沪深两市 A股数据,检验了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管理层权力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生命周期会影响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管理层权力较高的上市公司在做出盈余管理策略时,会选择在企业成长期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选择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权力高管在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后提高了股票交易活跃度,而在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后降低了股票交易活跃度。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观点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重新引入会引发多种经济后果,包括可能会增大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内涵入手,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可能引发的新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以金融资产为例说明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观点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重新引入会引发多种经济后果,包括可能会增大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内涵入手,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后可能引发的新的盈余管理问题,并以金融资产为例说明公允价值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会计的视野,分析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三类涉及其他综合收益业务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及管理层运用相关业务进行盈余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时代金融》2019,(6):218-220
本文以2015-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分析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媒体监督在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管理层权力越大,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第二,良好的媒介环境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媒体监督具有公司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商誉的会计处理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息息相关,我国的新版会计准则就商誉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新版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与强制性减值测试都是为了保证商誉的计量真实可靠而制定的规范.然而,企业仍然可以在准则的框架内进行盈余管理操作.本文重点介绍了新版会计准则下的商誉处理规定,阐述了在此准则下有关商誉的盈余管理方法,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论文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掏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大股东掏空引发其与管理层的合谋,对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及大股东掏空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显著。  相似文献   

14.
卞力 《会计师》2019,(5):10-11
2017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现行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等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订,给市场主体带来较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本文立足于金融工具新旧准则的对比,探究这一改变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虽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真实盈余管理现象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是管理层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一个重要诱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管理层薪酬更高时,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的转变越明显。但是在股权集中度较高、信息披露规范和监管环境趋紧的情况下,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提升,管理层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上升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6.
郭斌  张帆 《西南金融》2012,(8):61-63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我国A股上市银行数据,运用利润平滑Jones模型,验证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并实证分析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新的有效工具.但没有证据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与银行盈余管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杨家新 《金融会计》2006,(10):10-13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按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进行资金减值评估和核算。《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初探》详细说明了准则对于三类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减值损失能否转回的各项会计规定;对准则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关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应收款项和各项贷款的资金减值的会计规定进行了对比;并对准则关于资产减值规定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对会计账面盈余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得出结论是高管股权集中度代表了股权激励制度,企业高管更倾向于企业盈余管理,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积极的企业管理决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秦燕华 《时代金融》2015,(5):305-306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指标对会计账面盈余指标的回归模型,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管理层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动机,得出结论是高管股权集中度代表了股权激励制度,企业高管更倾向于企业盈余管理,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积极的企业管理决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企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该规定和会计准则对其他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有较大的不同,这样规定是否合理,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笔者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举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