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山 《福建金融》2010,(1):44-46
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才无疑将发挥首要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上海应建立起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
IFCD指标体系是全面、综合、科学分析金融中心排名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IFCD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预测金融中心的发展潜力,规划金融中心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距离成熟发达金融中心,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人言:21世纪城市竞争力之争在于金融中心之争。金融中心建设由此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9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口号。而国内外的舆论普遍认为上海最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赖于长三角广阔的经济腹地的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同样需要多个能级不同的次级中心支撑。在长三角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以来,历经5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两会一局"、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助推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笔者认为,下一步,应该把握好历史机遇,从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一流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拓展会计职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非常重要,而会计作用、效率的建设也不容忽视。从会计角度来说,我常常感觉会计一直走在经济发展后面。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计跟不上、拖后腿,金融中心建设将非常困难。关于会计职能的发展。金融中心在发展,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包括交易所,这些功能都在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本币国际化是大国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推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带来了历史性契机.人民币国际化将对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等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上海加速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重要机遇.上海应积极扩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人民币产品和人民币回流机制,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交通银行将努力提升跨境、跨业金融服务能力,全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7.
戴小平 《中国金融》2004,(24):42-43
1992年,国家就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此后,上海始终把金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形态已初步显现,已基本形成了包括外汇市场、银行间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在内的国内金融中心,通过市场来配置金融资源的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化特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金融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6)排名中已跻身第五位。从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如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欲进一步提升,必须明确地将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纳入战略规划与行动之中。而作为上海对标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实践者,伦敦与香港均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人物·观点     
《证券导刊》2012,(25):7-7
龚方雄:救港股更要救A股,韩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围绕“金融中心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两个核心议题,与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嘉伟 《中国外资》2010,(14):39-39
早在1992年,上海就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构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在金融基础设施、交易规模、机构数量、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城市。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其它城市的挑战。而驽前l奎球金融危机将带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的调整,又给上海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上海目前金融业发展还远不成熟、市场机制还远不完善,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坚持金融创新,以完善市场机制为主,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加快体制转轨的同时,逐步壮大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重庆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的充分体现。促进东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互动,将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统筹发展,增强金融业抗风险能力。本文对上海、重庆金融中心自身建设以及互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健 《中国金融》2020,(5):36-37
2019年1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决胜年之际,2020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冲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随着金融开放创新的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望再上新台阶,商业银行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策略与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际经验;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抓住潮流,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金融中心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目前,上海在金融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上,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并成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瓶颈。应从金融资源聚集与扩散、金融服务业引进与提升、监管与创新等三个方面,着力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决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上海已经基本奠定了以市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所得税和最优个人所得税相关理论,从所得税对金融行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出发,结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权重指标,对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在金融人才环境建设方面的个人所得税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对于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个人所得税政策环境的启示。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制与上海金融人才环境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管辖权与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92年,上海就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构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在金融基础设施、交易规模、机构数量、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城市.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其它城市的挑战.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将带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的调整,又给上海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上海目前金融业发展还远不成熟、市场机制还远不完善,所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坚持金融创新,以完善市场机制为主,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加快体制转轨的同时,逐步壮大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9.
8月6日,上海金融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会议是强劲东风,会议是强力引擎,鼓舞上海人民,励精图治,"咬住青山不放松",坚定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国策战略,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又是一个艰难而有希望的历史进程.自9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努力,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金融中心,标志性成果显示为: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金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金融开放力度逐步加大,金融机构高度集聚;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加强,金融安全区建设初见成效;金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培育再保险市场,逐步把上海发展成为国际再保险中心是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可以使上海再保险中心与外汇交易中心、银行业中心、财富管理中心、衍生品交易中心一起构成一个更加完整有机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上海作为全国乃至亚太保险交易中心的地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有其优势和不足,文章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上海建立再保险中心的优势,同时分别从上海再保险市场的主体、承保能力、产品创新以及专业人才四个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