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芮 《中国保险》2009,(11):41-44
保监会在2007年6月19日发布的《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巩固和扩大传统再保险业务,充分发展传统再保险服务功能,满足市场基本的再保险需求。”根据分出人和接受人责任划分的不同,传统再保险划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长期以来,我国再保险市场以比例再保险为主,  相似文献   

2.
《上海保险》2008,(2):5-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和上海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精神推进本市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科学规划和加快再保险市场,上海市有关部门就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对整个保险市场乃至国民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别就上海区域性再保险市场的远期规划以及近期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并尝试探索区域再保险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英 《保险研究》2012,(8):14-19
自保公司既可以是再保险市场的需求方,也可以是再保险市场的供给方,因此,自保公司与再保险市场关系密切。本文首先分析了自保公司和再保险市场的内在关系,然后以百慕大作为案例实证自保市场与再保险市场两者结合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最后探讨了国内自保市场与再保险市场共同发展的可行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再保险市场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保险市场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否关系着直接保险业发展的兴衰。而目前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却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与国际再保险市场不接轨等问题。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再保险市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挑战。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再保险市场。  相似文献   

5.
离岸再保险市场的形成是一国经济及保险高度市场化、全面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不但可以扩大再保险业务,而且有利于促进国内再保险市场改革,加快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实现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化和自由化。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使离岸再保险市场面临重大的发展契机,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6.
世界再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几大再保险中心,了解这些市场情况对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大有裨益。世界再保险市场主要由欧洲、北美和亚洲三大再保险市场组成,这些再保险市场几乎集中了世界90%的再保险费。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这些国际再保险市场已经具有完善的市场主体、先进的承保技术和交易平台、超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文章将对伦敦、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再保险市场作一介绍和对比分析,并总结国际再保险中心形成的条件,希望能对上海建设再保险中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五、上海再保险市场建设的对策 在上海建设再保险市场,面临的是薄弱的发展基础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使上海在3—5年内建设成为国内区域性再保险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和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桥梁,并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再保险中心,并最终发展成为国际区域再保险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的动荡,也让人们开始清醒认识再保险市场的地位及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本文在对再保险市场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再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及措施,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2020年之前,将上海建立为国际再保险中心。综观诸多国际再保险中心的业务结构,离岸再保险业务占比较重。我国离岸再保险中心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建立与发展需要与世界上众多成熟的离岸再保险中心相竞争。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再保险中心之一,其离岸再保险市场较为成熟,业务规模在近十年中保持稳定增长,其发展历程必有我国离岸再保险市场可借鉴之处。本文对新加坡离岸再保险市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对新加坡离岸再保险市场历年的保费收入、赔付金额以及保险公司经营指标等数据进行汇总,探析近年来新加坡离岸再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相关条件,对发展离岸再保险业务提出四点建议: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发展离岸再保险业务;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际优秀再保险人;结合我国全球战略布局助建离岸再保险市场;建立合理的监管机制防止信用风险跨境传播。  相似文献   

10.
徐英 《上海保险》2014,(11):61-64
"新国十条"明确,要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提供了契机。纵观国际著名的再保险中心如新加坡、百慕大等,自保公司都是再保险市场的重要主体之一。因此,积极培育并发展自保市场是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国际再保险监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保险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经过这段时间的开放我们发现,外资再保险公司纷纷看好我国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已有多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和再保险中介进入中国.由于我国过去的再保险监管比较薄弱,相关的保险法律法规更是滞后,因此,为加快与国际保险市场监管接轨的步伐,我们应抓紧再保险监管实践,修改和完善保险法律法规.笔者在这里首先分析国际上再保险监管的现状、对再保险实行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对国际上现有的再保险监管内容和形式进行归纳,最后分析国际再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建立我国再保险监管体系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监管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已被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具有分散风险、补偿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是一种有效规避风险和分摊风险的机制。作者根据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针对农业风险管理的技术难点,结合对农业再保险市场的介绍,分析了再保险市场的分类和选择,国际再保险市场以及我国再保险市场的作法,对农业再保险市场提供的保障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詹励 《中国保险》2013,(5):27-31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风险不断增多,迫使保险业不断创新,加速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在金融证券化和保险金融化的趋势下,财务再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我国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勾勒我国财务再保险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再保险市场,其再保险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再保险的发展历史中,德国更是功不可没。历史上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公司,便于1846年诞生于此。目前.德国再保险市场拥有四十多个实力雄厚的专业再保险公司,根据标准普尔对过去十年国际再保险市场的统计,全球前10位专业再保险公司中,有7家来自于德国。可见,德国再保险市场对于国际再保险市场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Nickel  Andreas  许闲 《中国保险》2005,(11):61-64
近十年来,再保险监管受到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普遍重视。由于再保险监管的历史十分短暂,国际上对再保险监管的模式仍处在发展阶段。德国的再保险市场比较成熟,因此德国政府对再保险监管的必要性研究和监管执行都处于当前国际再保险监管的前沿。本文通过对德国再保险市场现行监管体系的分析来看国际再保险监管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6.
詹励 《上海保险》2013,(8):15-18
在金融证券化和保险金融化的趋势下,财务再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接轨,我国在创新产品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探索我国财务再保险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上海航运再保险市场的国际差距以及当前发展现状,采用实地调研、对比分析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作为航运保险的配套,亟需一个完善、发达的航运再保险市场,并对上海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提出了上海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的构建方案和所需突破的政策,为我国各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俞岚 《上海保险》2014,(11):36-38
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这是国家首次将"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确定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战略之一。本文在分析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区域性再保险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12年,中国开放保险、再保险市场已经从地域、业务范围、合资股权等方面全面向外资开放。继2002年世界再保险业巨头——瑞士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后,大量外资再保险公司涌入国内,对中国保险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保险资源在再保险和原保险之间的配置失当,资源过度向原保险倾斜,造成再保险发展滞后,再保险供给严重不足。这突出表现为中资再保险公司资本和承保能力相对不足。2005年8月,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完成增资扩股,资本金从8亿元增至14.5亿元,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仍然维持8tL元的注册资本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