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郎平 《海南金融》2021,(4):46-50
纵观美国从首次代币发行到新型数字代币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这与美国SEC遵循"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和坚持"DO NO HARM(不伤害)"的"轻触式"监管理念息息相关.在"轻触式"监管理念导向下,SEC对数字代币融资采取的监管措施是:适用豪威测试判定数字代币"融资合约"是否属于证券,通过交易的经济实质来甄别"证券发行"行为,实现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考究我国对数字代币"一刀切"的监管措施的施行效果,虽有成效但带来了不利后果,美国对数字代币的监管措施为我国解决数字代币融资"一刀切"的消极后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发行主体与信用保证、支付方向与支付范围、是否具有借币收费过程等方面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具有交易媒介功能,是具有无限支付能力的全局货币;网络企业发行的法币预付充值型网络虚拟货币不是交易媒介,在性质上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局部性单向支付工具;类似人大经济论坛币这样的纯粹虚拟货币在其虚拟经济系统中是双向支付工具,具有交易媒介性质,是一种有限支付能力的局部货币,但是其离开了虚拟社区就不再作为交易媒介,而最多可能成为倒卖对象。  相似文献   

3.
潘越  谢玉湘  潘健平 《金融研究》2020,480(6):133-151
本文以中国境内所有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为研究对象,研究代币发行融资对初创企业生存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股权融资,代币发行融资会显著缩短初创企业的寿命。这一结论在增加控制变量和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后依然稳健。渠道检验的结果显示,代币发行融资阻碍了初创企业人力资本的进一步深化,从而缩短了企业的持续经营时间。从代币发行融资的宏观经济后果来看,代币发行融资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恶化了地区的信用环境,从而显著提高了地区的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表明,代币发行融资对初创企业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披露水平较低、不受关注以及缺少媒体监督的样本中更加显著。本文揭示了代币发行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为禁止代币发行融资等规范金融创新的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一)对代币票券的现行法律规定。从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代币票券明显属法律所禁止。《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这决定了人民币是我国的惟一合法通货。第二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第四十五条规定“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从以上规定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量的代币票券都是非法的,理应受到查处。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是货币性项目还是非货币性项目,实务中如何界定?对于以外币计量的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在公司报表附注中又该如何作披露?  相似文献   

6.
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营销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相比,其对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更为简便、快捷.面对纷繁复杂的预付式消费市场、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维权困境等问题,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亟待强化和健全.立足完善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构建相应的监管制度及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如完善团体诉讼制度,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等,有利于更有效保障预付式消费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在时机成熟之际制定预付式消费的专门立法,以选择"条例"的形式对其加以规制为较优路径.  相似文献   

7.
朱茜雯 《金卡工程》2009,13(9):133-133
在如今的市场上,预付式消费卡已经遍布各个行业,其名目之多用途之广,已经对我们的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消费甚至消费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在对于预付式消费卡的法律规制方面却做的相当不够,导致许多经营风险和消费风险的存在,甚至为一些"避法"的行为提供了温床.本文作者认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建立一系列适合国情和有操作性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郑英梅 《中国外资》2010,(18):89-89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是货币性项目还是非货币性项目,实务中如何界定?对于以外币计量的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在公司报表附注中又该如何作披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将消费与投资分阶段引入预付现金约束,分析了在Stockman模型(1981)中资本积累的动态行为。通过研究发现:如果预付现金约束仅考虑消费,那么货币沿调整路径及在长期中就是超中性的;作为一种扩展,如果预付现金约束考虑消费和投资,那么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将影响平衡增长路径上的消费、产出及资本存量,对经济调整速度的影响则取决于消费者偏好与技术函数参数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杨建军 《西安金融》2007,(11):81-81
一、虚拟货币的存在缺乏法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在现实中是有数量限制的”。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虚拟交易同样是一种市场,其所使用的虚拟货币自然成了一种变相的代币票券,而这种“虚拟货币”是不合法的。  相似文献   

11.
由建勋 《金卡工程》2007,11(3):48-5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传统的购物券演变升级形成的电子代币卡在一些商场超市流行开来.电于代币卡的发展,给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传统的银行信贷制度安排、金融运行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了极大危害,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与监管面临许多新的风险.为此,必须围绕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创新,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根除.本文探讨了电子代币卡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分析了电子代币卡泛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与危害,提出了根治电子代币卡对金融业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储值卡管理机制需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灿宇  张力  彭活 《金融会计》2006,(2):29-30,19
储值卡是指非金融机构接受客户预先交付的一定货币金额,并将该金额存入卡片,持卡人以卡片上存入的全部或部分金额支付该机构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电子支付卡片。自国务院1998年12月11日下发《关于坚决刹住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之风的紧  相似文献   

13.
"代币票券"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及对经济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购置大型设备以及基建工程的施工安装,一般情况下,都要依据合同的规定向设备制造厂家、基建工程施工安装企业预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这是因为大型设备的生产制造、基建工程的施工安装周期长、耗费大。对预付大型设备款以及预付基建工程款的核算及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方法,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都做了具体规定。但笔者认为,预付大型设备款在“工程物资”科目下核算,预付基建工程款在“在建工程”科目下核算,及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方法值得商榷。原因如下:1. 不能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的具体形态。工程物资是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产…  相似文献   

15.
一、对代币票券的综合分析 (一)对代币票券的现行法律规定.从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看,代币票券明显属法律所禁止.《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与把央行票据性质定位为中央银行债券的传统角度不同,本文从债务置换工具的视角重新阐释了央行票据的性质.我国的"外汇资产-人民币"发行模式导致了货币的超额发行,央行票据是对中央银行超额发行债务的置换.外汇资产的递增趋势决定了央行票据作为债务置换工具的可持续性.针对央行票据过度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认为,应该从根源上解决人民币超额发行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代币票券(卡)从其在市场上出现之日起,便有颇多争议。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都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国务院等相关部门也曾三令五申,禁止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票券(卡),但结果却是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8.
一、代币票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代币票券是指无货币、信用卡发行权的商家发行的,蕴含一定价值,代替人民币充当支付手段,用于购物或者消费的一种书面凭证.代币票券实际是一种变相货币,在其指定的商场或者其他营业场所使用.具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 法定存款准备金、 再贷款和再贴现、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操作风险.本文以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再贴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为例,站在审计部门角度,从以上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 作用以及审计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从而达到维护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保障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行使的依据、目标和工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实质是宏观流动性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中央银行的特性,它与中央银行在职能、货币信贷政策工具、独立性等方面有内在一致性,却与微观审慎监管有天然冲突性.现有对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思路没能体现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质,应该从其本质入手关注系统重要性的机构、系统重要性的行为及系统重要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