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9月起实施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制度》实施三年多时间,综合反映了金融业服务于"三农"的情况,为有关涉农贷款货币、财税优惠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统计数据的参考和支持。但是在该《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导致涉农贷款虚增,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2月,中国银监会先后制定出台《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统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这些贷款新规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不仅构建起我国银行业机构贷款业务基本监管规则框架,而且必将对促进银行业信贷...  相似文献   

3.
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在执行《涉农贷款专项贷款统计制度》时理解上存在偏差,导致执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标准不一,统计口径不准确、归属出现错误,造成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国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支持作用。(一)涉农贷款中的"农村"区域定义过宽。根据《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规定,金融机构发放给注册地在县级城关镇的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均被归入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因此,各县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7月至今年2月陆续颁布实施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这四项贷款新规的出台有效补充了新形势下传统《贷款通则》执行中无法解决的、变化发展的商业银行审慎信贷管理的需求,是革命性的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的实施,以立法形式把审贷分离制度作为贷款程序的要素和贷款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确立下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商业银行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已经势在必行.但是,从一些银行具体执行的情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如何建立一个真正切实可行、优质高效的审贷分离制度,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贷款新规”是2009年7月份以来,银监会先后发布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统称。银监部门视“贷款新规”的出台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的初步构建和完善.是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由此可见,“贷款新规”的实施影响非同一般。本文从落实“贷款新规”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2009年,银监会相继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理论界将之称为贷款新规。其出台目的是确保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增强金融数据与经济实际的一致性,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贷款新规的出台是信贷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将对中国银行业的管理,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则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19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立法的形式将国内外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践中的良好做法逐步纳入法制化,是一项银行业贷款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本文首先在比较《办法》与《贷款通则》的基础上,分析《办法》在哪些方面完善了《贷款通则》和《办法》的最大亮点;其次,结合《办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办法》尚待明确的问题和今后监管部门可能遇到的挑战,最后为金融机构正确执行《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管理,规范贷款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根据《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对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农业银行稽核处罚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指规章制度的范围是有关贷款业务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法规、制度,中国农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办法。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贷款发放、贷款管理到贷款收回各环节的贷款业务操作及管理人员。第四条对于违反贷款规章制度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给予以下相应处理:(一)批评教育、通报批评。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公告如下:一、金融企业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以下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二)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三)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四)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二、本公告所称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以下贷款:(一)农户贷款;(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相似文献   

11.
1996年 8月 1日 ,《贷款通则》开始正式施行。《贷款通则》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信贷管理行政规章 ,对规范贷款人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行为、强化借款人的信用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 ,有利于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项金融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贷款通则》中的某些规定已不适应当前金融管理的要求 ,一些新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贷款通则》这一具有权威性的行政规章来加以明确和规范。    一、票据贴现不应作为贷款的一个种类 …  相似文献   

12.
正后危机时代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银行业审慎监管理念和制度也产生了诸多的冲击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银监会陆续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厉 《中国金融》2006,(16):55-56
目前,我国与最后贷款人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防范和处置金融机构支付风险暂行办法》等。上述法律、法规中关于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规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匡国建 《中国金融》1996,(11):38-38
《贷款证》制度改革意义探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匡国建贷款证制度发动于深圳而推广于全国。只有深人了解贷款证制度的精髓,才能使贷款证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停留在日常应付的层面,而是对本地区的金融改革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贷款证制度体现了“用改革办法解...  相似文献   

15.
《贷款证》是人民银行对需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或已与金融机构有借还款关系的企业颁发的、用来登记企业财务状况、记录企业在金融机构借还款情况的记录簿。是企业据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所必备的资格证书。目前,贷款证制度基本上已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实施。此项制度的实施对维护信贷资产安全,促进企业加强贷款资金管理起到了较好效果,得到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普遍欢迎。但由于此项制度是一项新业务,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企业对《贷款证》的使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如不按规定登录贷款发生情况、不按期办理年审手续、出借、遗失等。那么,企业如…  相似文献   

16.
何宏柏 《武汉金融》2001,(12):47-48
我国的消费信贷从1984年开办住房抵押贷款开始,由单一的消费信贷种类到不断增多。尤其是90年代后期,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扩大内需,金融部门作出积极的响应,政府和银行合作把消费信贷一步步推向深入。1997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发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1998年初。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其中,把改革和发展房改金融服务作为城镇住房建设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后,中国人民银行3Z.相继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宣布在所有金融机构取消贷款规模限制,允许所有商业银行对所在城市的普通商品房开办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业务,并改进贷款担保方式。同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批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试点业务。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制环境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制环境 法制环境是制约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总体上来说,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制环境不容乐观。目前,关于个人信用的法律基本上还是空白,仅在《商业银行法》第36条第2款“经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和《贷款通则》第9条“信用贷款,系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对“信用贷款”做了模糊的规定,其他的很少论及。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银监会公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通过立法形式,将国内外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实践中的良好做法制度化,对以往和现行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监管制度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与完善,是一项银行业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可以说是我国贷款管理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贷款规范化制度在我区农行系统实施几年来,为管好用好各种贷款,支持商品生产,促使信贷工作走上集约化管理的道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贷款实行规范化制度,毕竟还在探索阶段,下面就我在信贷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项目评估前的报批手续纯属多余。贷款审批程序中规定:固定资产贷款要由借款单位向开户行报送《企业固定资产借款意向书》,开户行提出初审意见,填写《固定资产借款备选项目登记表》并连同有关资料,经逐级筛选后,上报审批行。审批行同意的项目以《固定资产借款备选项目登记表》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