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5年-2011年31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幅度较小;从不同地区来看,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大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由于金融支持不足,苏北农村城镇化发展速度受到制约。本文首先分析了苏北农村城镇化的金融需求内容和特点,然后通过面板模型实证分析认为,在众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中,金融发展水平对城镇化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拓宽金融支持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对于苏北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惠农政策、住房保障、公共事业、交通建设与产业创新是美国城镇化快速平稳发展的有力支撑美国城镇化不仅起步早,发展快,而且较为平稳,城乡差别小,农民利益基本上没有受到伤害。联系国内城镇化进程中暂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反复对比,觉得美国的城镇化之所以能够又快又稳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做保障.目前,金融在支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仍存在金融组织体系薄弱、手段单一、金融产品不丰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制约了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必须尽快采取有效对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做保障。目前,金融在支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仍存在金融组织体系薄弱、手段单一、金融产品不丰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制约了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必须尽快采取有效对策措施,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俊 《中国外资》2012,(24):319-320
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地理、历史、制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经济角度来看,总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状况,对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主要简要叙述了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概况,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2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城镇化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显著,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城镇化程度越高,农民收入就越高.同时,还发现,我们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综合素质还很低,农民自身素质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还存在很大的发挥空间.因此,政府应当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从这两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化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银行业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除了给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带来巨大市场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相应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可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和大中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之间的矛盾,避免或减少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河北保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之路,形成了涿州、高阳、白沟等不同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保定的经验表明,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必须以产业支撑发展县城和中心镇,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秉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二、三产业就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南省城镇化建设为视角,回顾了海南省城镇化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稳步推进的进程与现状,深入剖析制约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产业、人口、人文因素,探索海南省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及预期经济效应,对金融支持海南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城镇化建设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焦彬雪 《时代金融》2015,(2):224-226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历年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VEC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城镇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是否显著和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均衡关系,而且其长期的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历年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VEC模型,运用 Stata软件对城镇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验证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是否显著和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均衡关系,而且其长期的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形态不同的三个阶段,即1979-1984年城镇化恢复、1985-1991年的城镇化稳步推进、1992年至今的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不容置疑,过去三十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然而,由于过去一直强调推进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和土地的城镇化,过于关注的是城镇化率,以至于留下了城镇化进程中"摊大饼"和"农民工"问题的深刻教训,以及土地和人口带来的其他问题。其中涉及如何有效解决资金的问题,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不仅是一个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和公共风险,并对当前的财税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激发拉动内需巨大潜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民银行元氏县支行对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的主要因素,提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城镇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可通过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小。因此,为促进农民增收,不仅要全面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还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于2012年1月出台了《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开创吉林省城镇化新局面.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完善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机制,提高融资效率,充分实现金融对城镇化的有力支持,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需要新建和翻新大量的基础设施,这种建设项目的非盈利性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相悖,二者相互制约,成为阻碍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城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更是离不开金融的依托。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农  相似文献   

19.
周中明 《河北金融》2013,(4):7-11,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在遵循国际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同时,因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市场化与工业化相交织、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重叠等特征.这不仅使得我国城镇化进程更为艰巨和复杂,也对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出了重大挑战,使得当前城镇化金融支持水平就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特殊路径需求而言存在明显不足,并进而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动力、推进机制等特征的研究,揭示当前金融支持所面临的主要不足及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破解制度障碍、提高城镇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摆到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强调城镇化是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期海南发展的难得机遇。海南省会经济圈、琼北1小时经济圈、环岛高铁、特色小镇建设等一批城镇化项目,将带动海南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发展步伐。本文从分析海南城镇化制约因素出发,结合海南省区域经济特点,探寻金融支持海南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