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服务养老产业的改革发展不仅是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我国养老事业、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路径。随着社会对养老领域金融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金融服务养老产业的市场潜力很大。应破局拓新,积极推动养老领域金融生态建设迈向“统筹规划,协同监管,突出专业,市场运作”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及老年人等特殊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无障碍金融服务是解决人口老龄化、残障人士保障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抓手,社会关注度高,影响较为重大。因此,如何丰富无障碍金融服务运行手段,切实保障特殊客户利益,是现阶段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金融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无障碍金融服务的矛盾点,以及利用金融标准化手段解决无障碍金融服务问题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伴随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应对"银发经济",如何应对我国人口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本文以老龄化为背景,试着探讨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如何应对老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绿色金融是出于推动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目的而提供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并上升为国家的一大战略规划。本文从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出发,探索当前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现状、发展潜力,以及需关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为绿色金融实践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伴随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应对“银发经济”,如何应对我国人口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必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本文以老龄化为背景,试着探讨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如何应对老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泽昆 《福建金融》2023,(11):38-41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发展银发经济可有效缓解养老难题,也给商业银行拓展银发金融市场提供了新契机。银发客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金融资产安全保值和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但目前商业银行服务普惠型养老仍存在着银发客群难以适应线上金融的过度数字化、推进银发客群金融服务缺乏有效数据支持等问题。数字时代,商业银行应完善数字金融服务以适应银发客群的操作习惯,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银发客群的消费贷款和投资理财需求,以及通过数字金融加强对银发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等,从而使数字金融有效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的微型金融,为贫困人群和小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较好地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的空白.虽然它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赤峰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现状,阐述了目前赤峰市微型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演进,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摆上了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作为资金筹措和运用的金融系统,应该发挥金融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养老资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缓解养老资金的不足,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力量。本文剖析了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仅靠社会保障体系难以有效应对养老、医疗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商业保险因此成为有力的补充。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从家庭层面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人口老龄化通过降低家庭可用资金和家庭健康水平来降低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抑制作用在低金融素养、农村地区、有少儿抚养和未经历重大负面事件的家庭中更加显著。上述结论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进商业保险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将长期存在的一项基本国情,建立完善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的养老金融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本文通过与OECD国家的比较,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与特殊性,并试图从OECD国家养老金融相关改革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给出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养老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最终得出结论:要积极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动态调整养老金的收缴,弹性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实现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我国养老金融产业,推动养老金融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养老金进入投资市场,促进老年人财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网络银行监管 把握时代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网络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业务运作模式,使银行从实体化转向虚拟化,银行处理无纸化,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金融服务,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然而,与新技术所带来的制度收益相对应的是网络银行所带来的新的风险。对于网络银行而言,基于其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全天候运作、产销直接联系和网上虚拟金融活动等特点,其风险除了传统银行所具有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金融服务贸易全球化首先意味着风险 ,包括金融依附的战略风险、内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不稳定的风险等 ,如果无法化解和防范风险 ,那么其利益就如水中之月 ,可望而不可及。为此 ,发展中国家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金融支持农民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进城务工和经商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农民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矛盾日渐突出。金融服务对于农民工而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传统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各种新型金融业态。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融+互联网",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意义上,养老金融属于大养老金融,其内涵不仅包括传统的养老金金融,还包括养老服务金融以及养老产业金融。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深的背景下,商业保险作为养老金融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发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作用。本文阐释了养老金融的具体内涵并分析了中国的现状,梳理了国外养老金融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对中国商业保险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方面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商业保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服务均衡化是遵循市场化原则、坚持平等性导向和构建制度化体系三者的统一。浙江推进金融服务均衡化的总体战略是以金融"双转型"应对经济"新常态"。通过提升金融服务产业价值链、空间价值链和体制价值链,打造价值链金融;挖掘潜在客户、优化商业模式和管理金融风险,打造大数据金融。优先发展产业化金融和地方性金融,重点支持"彩色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优化地方金融结构、树立地方金融品牌、打造地方金融平台;以金融制度化规范金融均衡化,以系统指标评价引导金融服务均衡,以体制配套改革优化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不断提高的客户需求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应用软件开发的方向必须围绕客户的需求而变化,拓宽金融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全天候、全功能、个性化金融服务。同时,金融软件系统在保证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软件开发成效,增进金融服务收益,提升银行竞争力。保持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银行的核心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虹 《浙江金融》2007,(11):63-6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促使金融企业通过Internet开展业务,人们在计算机上可以处理任何金融问题和金融服务。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金融服务实现了安全、及时、便捷、多功能和全球一体化,在此背景下金融网络化的趋势日渐显著,由此而来网络金融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将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制,加大对养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将探索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并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老龄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由于"数字鸿沟"制约着老年人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人口老龄化加剧抑制普惠金融发展;适宜的政策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以及便捷的交通对发展普惠金融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普惠金融受众群体金融知识储备较低,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信息化水平未能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从分地区的结果看,老龄化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进而提出加快培育服务老年人的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差异性普惠金融政策、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构建终身金融教育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