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既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是征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而有效的监督管理又是资信评级市场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李德 《海南金融》2003,(11):4-7
资信评级行业对揭示发债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以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着相关立法滞后、未能有效监管、资信评级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我国加入WTO以后,将推进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政府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监管,促进信用体系的大环境建设。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统一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自律,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强企业资信评级风险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逸 《现代金融》2004,(9):9-10
企业资信评级是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资信评级结果越来越被市场经济主体广泛采用,同时,评级风险也日趋凸现。加强企业资信评级风险管理、有效防范评级风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日益繁荣,企业的投资欲望和资金需求都很旺盛.要满足日益扩张的资金需求,借贷市场、企业债券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对信用市场进行规范,资信评级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资信评级作用的基础上,借鉴国际资信评级资格认定的经验,提出我国相关的监管原则.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即把授信企业分成三六九等进行评级,并根据资信评级的结果对企业进行授信,从而决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问题.银行内部的资信评级,虽然可以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降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也逐步呈现出了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引进外部评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陈丹凝 《中国外资》2009,(10):72-73
在这次全球范围爆发的金融风暴中,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相较于这三大评级巨头,我国信用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内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权威评级机构和话语权。本文从中国本土资信评级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出发,结合中国评级市场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中国本土化的信用评级制度提出了一定的改良对策,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资信评级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产物,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建立健全而诞生的。为推动企业资信评级工作的开展,探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育资信评级市场的路径,我们对萍乡市资信评级市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以市场化取向、供给领先的模式,建立和发展以信贷评级为核心的资信评级体系,是当前培育资信评级市场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进 《甘肃金融》2006,(10):15-17
信用评级是综合经济分析、产业分析、竞争分析、财务分析与预测,并据此对评级对象相应资信能力做出评价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投资人搜寻信息的成本,降低融资企业资金成本,提高金融监管效率.资信评级机构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重要服务机构,为广大投资人规避风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资信评级部门的评估意见对投资人、发行人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资信等级成为证券流通的护照和投资人认可的优良品牌,成为减少市场摩擦、提高市场透明度、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由专门的评级机构通过综合考察影响各类经济组织和金融工具的内外部因素,使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引入市场对企业和经营者的信用道德、信用能力、信用行为及可信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通过评级符号界定其资信状况,并将评级结果公布于管理层监督之外的社会性监管.它是隶属于管理层监管范畴之外的社会性监管.  相似文献   

11.
前言:征信立法是我国经济安全与信用建设的法治基石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在金融体系的市场信用建设方面,分别有资信评级、债权登记、征信建制三大信用立法里程碑,相应的标志性事件依次是1988年央行批准设立了首家区域性的"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有限公司"、1992年央行批准设立第一家全国性的"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2007年央行征信中心首次建立"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2013年“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法建成。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也称为资信评级、信用评估或信誉评级,起源于19世纪美国的商业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指在信用关系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金融机构、债券发行机构、个人等市场参与主体,就其违约概率、金融市场工具信用风险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并以专门的符号来标明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而资信等级评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辖区资信评级业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参与开展资信等级评级业务,既是完善自身金融服务、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支持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维护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的需要,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4.
从1988年开始,各地、各级评估机构就一直在利用各自所有的评级信息开展对企业的资信评级业务,而且企业资信评级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从杭州资 信评估情况而言,从1992年12成立至今,公司紧紧依靠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积极实践,努力创新,探索出了一套供需市场联合的评估模式,顺应杭州市和浙江省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评级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讲,企业资信评级业务的发展还是较为缓慢,信用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资信评级,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任度的综合评估,也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综合评价。开展资信评级,对于向诚实守信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处罚失信行为,有效防范资本市场和金融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特别是在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资信评级市场是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和担保机构经营难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信市场的发展格局出发,提出了构造统一的资信评级市场的架构。  相似文献   

16.
一、保险公司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 保险公司资信评级制度建设作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提升保险行业形象。增强保险公司竞争力,改进保险监管工作,还是增进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了解和信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文章探讨了资信评级公司与被评级公司之间、资信评级行业与外部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提出了提高资信评级行业效率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娇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311-311
小微企业信用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小微企业寿命短,风险大,且不易控制,其融资难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其经营与发展。究其根本就是信用评级程序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跟踪评级又是信用评级程序的重要组成。本文将美国爱德华·琼斯公司模式带入跟踪评级阶段,可以动态连续的跟踪小微企业资信状况,及时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更新,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总体效率,降低投资者风险,对小微企业信贷评级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允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一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对中国评级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开始以合资、合作的形式纷纷进入中国,这对于处于幼稚期的民族信用评级业是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资信评级机构也一直引用声誉理论说明其在评级过程中会保持足够的执业谨慎,但安然破产、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事件使监管者认识到,仅靠“声誉”无法保证评级机构勤勉尽责,必须加强监管。该文对美国资信评级监管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资信评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多德法案对资信评级行业的监管重点,介绍了多德法案之后资信评级行业监管的后续进展,并对完善我国资信评级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