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为借款者放款,究其原因,除了贷款者所实施的信贷规范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作用以外,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借贷双方以及借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那么合作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本文对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剖析,提出了通过借贷双方长期博弈建立信任关系、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护信任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与专业组织的作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为借款者放款,究其原因,除了贷款者所实施的信贷规范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作用以外,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借贷双方以及借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那么合作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本文对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剖析,提出了通过借贷双方长期博弈建立信任关系、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护信任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与专业组织的作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供给有力支持了地震灾区农房重建,确保了农房重建顺利推进。在金融机构通过强制性手段来维护债权不可置信的情况下,农户担保基金制度安排可能为普通农户逃废债提供了有力激励,灾区信用环境受到严峻挑战,并在借款农户与金融机构动态博弈过程中逐渐演变出以"别人不还,我就不还"为表征的隐性契约,体现了制度的内生性质。解决的思路在于不断提升制度的自我实施机制和第三方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赋予了企业和管理层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在有效市场无法实现的客观条件下,正是这种不可界定的自由特性,导致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机制成本过高,约束功能有限。鉴于声誉机制隐性、声誉圈扩散效应的降低成本的作用,本文提出在法律机制实施基础上,构建盈余诚信管理的履约架构。结合经营者声誉激励、经理人市场完善等方法,构建诚信体系,从源头上解决盈余管理失当问题。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水平来影响农村民间借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农户获得民间借贷的可能性,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社会资本增加带来的人际信任水平的提升,即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人际信任,进而影响农村民间借贷;同时,亲友信任与他人信任对农村民间借贷存在明显差异,遵循差序格局特征。进一步考察社会资本、人际信任对不同类型农户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发现,社会资本对因交易成本高造成的民间借贷约束的影响更明显,而农户通常对来之不易的他人信任更为珍惜,不愿轻易动用这一部分社会资本,因此他人信任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农户受交易成本约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疆492户棉农的调查数据,使用IRT模型估计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借助Probit模型探究产业链组织模式和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随机型农户占比较大,能利用现代媒介(电脑或手机)渠道获取信息的农户信息获取能力更强;企业带动型及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产业链组织模式对农户正规借贷及非正规借贷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影响程度更大;信息获取能力对农户正规借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非正规借贷存在反向不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文化程度、生计活动、种植面积、保险购买情况等控制变量对农户借贷行为构成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发挥产业链融资优势、加强农村信息建设、开发"双保险"产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与正式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昂,导致农户在借贷时大多采用民间借贷的形式。而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所以农户借贷大都发生在熟人之间。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农户在借贷契约签订时和出现违约行为时人际信任所发挥的作用。借款时,双方考虑的更多的是双方的人际信任,这里既有考虑能力信任即声誉价值又有考虑人品信任的行为;而在发生纠纷时,很少采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通常是利用双方共同人品信任的第三方来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和声誉机制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从而影响评级结果。基于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同,对评级机构面临声誉资本得失与竞争收益时的评级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并利用我国2015—2021年发行的企业债评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评级机构市场份额高低,市场竞争都会推高评级结果,而声誉机制只约束了低市场份额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无法抑制高市场份额评级机构的虚高评级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声誉机制抑制了竞争因素对低市场份额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推高行为,并约束了评级机构将评级推高至AAA级别的行为,证明了声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分析了评级机构的行为机制,探究了评级虚高背后的原因,对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上的问答数据,实证检验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的行为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回答投资者提问的及时性和切题性越低,其股价崩盘风险便越高。进一步分析显示,上市公司敷衍投资者行为通过两条途径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一是敷衍行为不利于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加剧市场信息不对称;二是敷衍行为有损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任,容易导致投资者在上市公司面临利空消息影响时"用脚投票"、加剧股价波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推动上市公司主动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与投资者沟通中避免敷衍、搪塞的行为;监管当局可考虑采取"引导优先"的策略,发挥声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上市公司自觉重视、及时处理投资者的网络提问,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信息沟通功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声誉是一项战略性无形资产,同时又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这样就可能对融资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控制与约束作用。将企业声誉效应机制全面引入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声誉理论应用领域,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融资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为治理融资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解决市场失灵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揭示了声誉作为一种隐性契约对融资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理。在隐性契约治理理论的思想基础上,将企业声誉效应作为外源变量,分别构建企业声誉对融资过程中两种类型的机会主义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约束模型,从而阐释企业声誉效应对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体制内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原因有:制度性缺陷、企业提供激励的承诺不可信.建立的激励机制有经济利益激励、人力资本的产权界定、成就激励.建立的约束机制有监督约束、合同约束、声誉约束、结构约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年数据为样本,采用bootstrap建立路径模型,检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路径,并分析绿色声誉在两者间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负向影响,然而伴随绿色信贷行为产生的绿色声誉能够有效改善其绩效。商业银行应加快绿色信贷发展步伐,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扭转当前的负向效应;同时重视绿色声誉的作用,打造独树一帜的竞争力,降低绿色信贷风险。政府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供日趋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为商业银行可持续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民间借贷市场的伦理基础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对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规范民间借贷不仅需要法律约束,其伦理秩序的构建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与"诚信"的伦理思想是民间借贷市场的伦理基础。民间借贷伦理秩序的构建需要发挥政府和正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伦理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责任和诚信的伦理教育;形成民间借贷伦理的价值观;依托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形成"责任"、"诚信"伦理文化氛围,做到"文化管人";通过行业规范等措施约束民间借贷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非法集资往往由民间借贷行为演变而来。由于民间借贷基于民间的习俗文化等软约束信贷环境,缺少对借贷资金使用范围、借款主体经营行为、资产负债比率等情况的硬约束条款,导致借贷条件经常会把握不当,对一些可能过渡到非法集资的行为没有引起注意并及时遏制。尤其是借贷的不透明、不受约束,使民间借贷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累积,最后由某个追索事件成为导火索而引发整个借贷链条的破裂。  相似文献   

15.
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出发,对基于抵质押制度和声誉机制共同激励的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在一个中小企业类型为单边非完全信息结构的假设条件下,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抵质押制度与声誉机制共同激励下中小企业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共同激励可以有效扩大财务公司的安全授信边界,既能确保财务公司控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又能增加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相似文献   

16.
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出发,对基于抵质押制度和声誉机制共同激励的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在一个中小企业类型为单边非完全信息结构的假设条件下,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抵质押制度与声誉机制共同激励下中小企业的行为选择,研究发现共同激励可以有效扩大财务公司的安全授信边界,既能确保财务公司控制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又能增加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P2P网贷行业"去担保化"政策的出台,平台自主担保、第三方担保等模式逐渐退出该行业,保险成为P2P平台化解市场风险的管理手段之一。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保险参与机制下P2P借贷双方两大群体之间博弈的复制动态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的演化稳定状态,即保险的介入是否有效约束借款人违约行为,以及能否促进投资者投资积极性。研究表明,借款利率以及信用信息共享水平直接影响借贷双方策略选择,借款人缴纳保费的政策可有效约束借款人违约行为,保险公司风险分担比例越大越能有效激励投资者投资积极性,在满足一定参数条件下,借贷双方博弈演化稳定于(放贷,守约),从而为监管部门引入保险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和负二项模型研究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对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存在正向影响,社会资本的影响显著,而金融素养的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与金融素养对农户借贷行为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转移性收支、个人声望和对家庭的重视程度与金融素养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行为,社会资本和金融素养仍对其有正向影响,只是社会资本影响不显著,金融素养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除对60岁以上年龄段农户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影响为负,对不同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均有显著影响,金融素养对东部地区农户正规借贷行为和中西部地区农户的非正规借贷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首个信用县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微观数据为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信用声誉对银行信贷决策和农户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信用声誉能够带给农户更多的银行信贷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农户收入越高,信用声誉的激励效应越明显,同时信用声誉在信用体系建设的整村推进模式下激励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2012—2018年四期调查数据,通过VEP方法测算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研究金融借贷的返贫防范作用及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借贷能显著降低农户家庭返贫风险,但借贷渠道不同,其返贫防范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仅非正规金融借贷与未来返贫概率存在“U”型关系。机制检验发现,家庭创业是正规金融借贷防范农户家庭返贫的重要机制,而非正规金融借贷不能通过创业产生收入效应和网络信息福利效应,其返贫防控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借贷能明显降低非创业、弱社会资本、乡村、西部地区农户家庭未来返贫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