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了银行信贷冲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经济周期下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海金融》2013,(11):4-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本文以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采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技术对青海与全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检验,并对青海非对称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区域结构性应对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国内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琴 《上海金融》2007,(12):34-37
本文从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和区域非对称性两个层次,对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朱亚培 《上海金融》2013,(4):43-49,117
本文基于货币供求均衡的公式推导出一个探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在这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呈现波动,通过VAR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这种波动型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冲击,对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产生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能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情况密切相关,这也为今后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淑娟  王晓天 《金融研究》2016,433(7):17-32
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同一产业对货币政策具有相同反应的假设,本文建立非线性STVEC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研究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并将金融加速器研究拓展到产业层面。首先,我国货币政策对同一产业的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非对称性,对各产业的影响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其次,在相同经济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主要原因是不同产业在要素密集度和企业类型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罗海波 《浙江金融》2006,(10):16-17
货币政策效力区域差异研究起源于对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的研究.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不同通胀水平下效力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区域性单一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等四个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包括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和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在考虑了主要相关变量后,本文分别对两种非对称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即经济扩张时效应要大于紧缩时期的效应;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即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要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同时前者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一种扮演者无可替代的角色,是我国对经济展开宏观调控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它的作用非对称性特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识别与检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与惰性,对加强我国货币政策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的基础上,已线性指数损失函数为依托,并增加通胀与产出缺口两项指数项参数,基本构建了一种货币政策的反应模型,并对这一模型参数进行了约束,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惰性行为以及非线性规则性进行识别,以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