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问题,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整体效应。本文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检验了两个省份对统一货币政策存在的不同反映。建议在统一货币政策前提下,结合不同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主要以总量调节为主,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做法。然而,地域广大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决定了区域间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结构不同,货币政策的效应也不尽相同。实践证明,区域经济与货币总量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区域差异会对货币总量及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的反作用,不同的经济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由于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转型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必须对统一的货币政策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实际进行灵活操作,策略要求相对较高。本文分析了1999年以来济南市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的区域性操作如何契合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调整策略,提高效率,以支持经济在转型中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由于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转型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必须对统一的货币政策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实际进行灵活操作,策略要求相对较高.本文分析了1 999年以来济南市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的区域性操作如何契合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调整策略,提高效率,以支持经济在转型中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同样的货币政策操作在不同的区域发挥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效应,全国“一刀切”的货币政策操作很难实现统一的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等目标。为熨平区域经济的不同特质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实现统一的货币政策目标,本文研究了区域问经济差异究竟影响了哪些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又是如何影响的,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货币政策工具区域化操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需要积极调整经济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效应在后发区域和相对发达地区存在差异性,相对发达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更为灵敏,后发区域则较为滞缓,发达地区受影响深度也大于后发区域;同时,扩张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西北四省区作为后发区域的典型案例,透视了2003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对四省区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西部区域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货币政策可以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但是由于不同区域各方面的情况不同,同一货币政策对各地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最优货币区理论两方面出发,分析了西部与东部。的相关经济金融差异,得出了货币政策在西部存在区域效应的结论,并就平衡其区域效应提出了一些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国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次的山东、河南、云南三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1978—2010年统一的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所起作用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对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85—2008年间中国东部和西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中国东部(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和西部(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在我国东西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区域间信贷制度的不同。因此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11.
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而言,原有货币政策操作范式存在较为明显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而在对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的货币政策调控新范式下,通过对不同地区发放的贷款中央银行分别征收不同的贷款准备金率,就具有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功效,纾解甚至消除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并且,在存款准备金政策软化的国际背景下,这种货币政策调控新范式可以重塑准备金政策,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在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出通过完善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发挥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作用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由于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传导,因此会产生区域差别效应。欧盟统一货币政策实施以后。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差异化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货币政策实施时应该考虑总量性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差异化效应,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实现货币政策效能的区域性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区域内有着不同的效能,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特点,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效能的区域性均衡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经济金融呈现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为使统一性的货币政策更符合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有必要对可以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工具按区域进行适度差别化。运用适度差别化货币政策工具必须以坚持货币政策统一性前提,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必须纳入国家统一的产业政策规划体系中,通过进一步疏通银行信贷这一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积极发挥适度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均衡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金融机构分布、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微观主体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区域间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意图的实现.考虑到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适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一因素,在坚持决策权统一的前提下,适当关注区域差异,有选择地进行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探索,对不同区域在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力度上有所区分,以实现最佳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有着众多环节、渠道和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各个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单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西北地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货币政策在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实施效果,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武汉市为例,文章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比较、评价区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策在经济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货币供应量在不同经济周期对武汉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速度和深度大体相似;而利率政策的影响则有显著差异。在同一经济周期,不同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不同的地区共享一个相同的书面货币政策,但受产业发展模式、金融供给能力及直接融资能力差异的影响,产生的货币政策效应却不尽相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舍弃样本地区繁杂的表象,抽象出能揭示内在本质的区域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分析了不同产业模式下货币政策调控的承受能力,提出了在稳健货币政策下"总量从紧定向宽松"、考核基层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效果的重点应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统一货币政策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产业、行业间产生巨大的差别性传导效果,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对同一货币政策的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差别性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建议通过统一政策的内容差别化增强中观货币当局的决策参考度、强化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