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贷款划分标准,克服了原来贷款单纯依据时间划分的“一逾两呆”四级分类法的弊端,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配套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推行中遇到了许多与现实情况的不协调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照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提出对现有制度安排进行帕累托改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商业银行贷款的时候,想要预防信用风险,最为重要的便是进行五级分类制度的划分。这种制度在商业银行贷款的时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执行的时候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措施,更好的改进五级划分制度,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让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巩屹 《时代金融》2014,(7X):88-88
在商业银行贷款的时候,想要预防信用风险,最为重要的便是进行五级分类制度的划分。这种制度在商业银行贷款的时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执行的时候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五级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措施,更好的改进五级划分制度,降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让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5.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科学性是为监管部门和基层银行所认可的,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于贷款分类管理和信贷文化的促进和改善作用。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弱化贷款五级分类的功能,误导管理当局决策,应认真研究,提出对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BP神经网络在银行贷款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国际贷款风险分类的通行做法,它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相似文献   

7.
当前,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贷款风险分类(五级分类)管理。从基层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运行情况看,尽管信贷人员基本掌握了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和划分标准等,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清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贾宁 《甘肃金融》2004,(6):25-27
五级分类方法是按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对贷款进行分类,它相对于我国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延用的不良贷款“一逾两呆“的划分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从1998年人民银行试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开始至今,商业银行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逐步推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经过五年来的实践与发展,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已基本步入正轨,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一套较为完善的资产风险分类管理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贷款五级分类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影响贷款五级分类真实性的因素,需制定相关制度、办法,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0.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国际上贷款风险分类的通行做法。我国从1999年开始引入,2005年城乡信用社开始试点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但由于城乡信用社法人治理、内控机制不完善、不健全,人员素质差异及服务对象的较为特殊等原因,使其在五级分类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银监会举办首期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正式启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工作。2006年底前农信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的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农信社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将促进农信社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海北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地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在消除“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进步,体现出了五级分类方法的先进性。但目前各行在推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张淑娟 《财政监督》2002,(12):46-46
一、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定义五级分类法是以风险为基础,其任务首先是暴露风险、量化风险,揭示贷款的真实价值。人民银行规定:根据贷款及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即"五级分类"。前两类为优良贷款,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二、目前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从1998年试点到现在全面推行五级分类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贷款的档案资料不全甚至遗失,给分类工作带来了困难。五级分类建立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对客户信息量的要求不仅是丰富、完善、翔实,而且要求要活、要新,更要动态监测、分析由表及里,由往而今、去伪存真。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信贷员素质再高也不能准确判断五级分类的结果。五级分类由  相似文献   

14.
198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贷款一直采用财政部的规定,按期限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个类别,通称"一逾两呆".为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建立我国现代银行制度,自200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全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改革,即把贷款按其风险程度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种类别,称为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本文试对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以此来揭示贷款真实价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1日各家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其分类标准与原执行的仅仅按贷款期限划分贷款形态相比,要求的知识含量要高很多。五级分类法更能动态、客观全面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特别是五级分类后三项贷款分类与“一逾两呆”口径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分类上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贷款到期日和贷款形态,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简称“四级分类”;第二种是按照贷款到期偿还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简称“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挑战,提高香港银行业的竞争能力,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拟定与客户违约概率和贷款预期损失率挂钩的贷款分类制度,以代替目前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预计新的贷款分类制度将于明年有选择地开始实施。虽然新的贷款分类制度是建立在现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体系基础之上的,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对风险暴露进行分类挂牌机构将把信用风险暴露划分为非零售类和零售类。非零售类包括对公司、银行、国家和其他公司的风险暴露,其中其他公司包括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最新建议确定的四类特别贷款:项目融资、创造现…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单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国际上通行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制度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日常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贷款风险分类体系运行现状看,尽管五级分类制度与四级分类制度已并行运作有两年之久,但由于执行者的理论素质、业务水平以及对具体情况的熟悉程度和不尽人意的内、外部环境,在部分地方、尤其是在一些基层行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