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漫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诚实守信一直是社会公认的美德,自古以来民众就恪守"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君子好财,取之有道"之类的法律和道德信条。但是时值现代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呈现蒸蒸日上物质基础日渐雄厚的时候,我们却在信用制度方面面临日趋严重的危机,不讲信用的败德和违法行为比比皆是:坑蒙拐骗、尔虞我诈、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购私等等。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就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和传播,在某些群体和领域中甚至成为时尚和潮流,而大部分人对此则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2.
3.
4.
建立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内部评级体系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础。从概念上认识内部评级体系与内部评级法的区别、明确内部评级体系的总体构架、理清体系内各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开发和实施内部评级法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分与关联很多人常常将内部评级体系(InternalRatingSystem,简称IRS)和内部评级法(IRB)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内部评级法是指银行在满足监管当局某些最低规定的前提下,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管理模型对特定敞口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并利用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风险权重函数…  相似文献   
5.
一湖北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历了起步、快速、集约经营、初步结构调整四个发展阶段和农发行分家、信用社脱钩、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消肿三次整合,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信贷总量迅速增长、信贷领域不断拓宽、信贷行为逐步趋于市场化、信贷品种呈现出多元化。信贷领域由单一支持农业市场转变为支持农工商、运输服务等企业的产供销全过程和生产分配消费等再生产的各环节,贷款种类由过去仅有农业和流动资金贷款发展为品种齐全、长短期配置、本外币结合、能够办理国际、国内通行的各类信贷业务。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信贷总量的增长和信贷品种的丰富,在经营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资产质量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社会信用中介,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能够承担和管理资金融通中发生的各类风险。对贷款全过程风险的防范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贷后管理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农业银行来讲,贷后管理并不是新鲜事物,自其恢复成立以来,就相伴而生,并作为日常性、常规性的工作来对待。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虽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经验,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还较薄弱,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与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目前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借新还旧"及其条件质疑"借新还旧"这一概念在传统的信贷教科书中根本找不到,其频繁地出现在金融行业的文件和具体的操作中,是近两年的事。特别是自去年国务院和中央银行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作为重要的监管对象以来,"借新还旧"作为解决部分所谓"准正常"贷款真实形态问题的补充途径,其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并且有扩大和蔓延之势。但是笔者个人认为,"借新还旧"政策本身及其约束条件存在一些漏洞,如  相似文献   
8.
9.
去年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要求我国所有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这一重大政策出台的意义非常深远,它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重视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制定和实施更为稳健的经营战略,同时要求在各项业务特别是资产业务的经营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观念,充分考虑各类资产的总量、结构、风险、收益及其变化对银行经济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特殊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并非偿债能力问题,而在于地方政府契约精神的缺失和贷款期限的错配。将部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证券化,不仅可以有效分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和满足监管要求,而且可以通过信息透明、公开监督等措施,强化地方政府的信用意识和还款意愿。由于证券化操作流程的复杂性,在真实出售、破产隔离尤其是基础资产的风险管理等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