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现状 自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将我国银行账户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四大类.在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银行结算账户按存款人分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款人凭个人身份证件以自然人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对各类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各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
章有军 《金融会计》2009,(12):19-22
2003年颁布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将银行结算账户划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四类,并将一般存款账户与非预算单位专用存款账户作为备案类账户。一般存款账户的设立为存款人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机构办理借款、申请票据贴现及根据结算需要选择不同银行机构享受更具特色的支付结算服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了新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新办法》满足了经济活动各方当事人的结算需要,有利于规范银行业的竞争、防范金融风险,为进一步做好账户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新办法》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界定、适用范围、核准申报环节等方面的重要改进内容同1994年颁布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相比,《新办法》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界定、适用范围、核准申报环节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和重要改进。1.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界定和适用范围。《新办法》中规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  相似文献   

4.
自人民银行对银行结算账户实施管理以来,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已经取得新进展。然而从账户管理模式来看,2003年以前人民银行对银行结算账户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对所有银行结算账户实行属地管理,只有监管没有服务;2003年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后,可以跨异地开立部分银行结算账户,放开了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的开户条件,对临时存款账户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分类,对基本存款账户、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发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奠定了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民银行于2005年在全国推广运行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一期),2007年在全国推广运行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二期)(以下简称账户管理系统),账户管理系统是银行账户开户许可的有效依托手段,从技术层面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账户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系统保障,方便人民银行高效实施核准类账户的行政许可,有效规范了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进一步贯彻落实了银行账户实名制。但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账户管理系统已不能完全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自人民银行2003年新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2005年6月《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推广实施以来,郴州市农发行根据账户管理要求及业务发展需要,认真开展了账户管理工作,为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促进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行结算账户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前两者均可作为普通结算账户用于结算(本文统称为“普通账户”)。普通账户具有账户与资金的分离性、非特定化、本身无价值等特点,并非商业银行贷款理想的质押物,因而普通账户质押贷款在商业银行并未推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是以2003年《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为标志,账户管理系统和金融机构内部核算系统为主要载体的一整套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该制度对于从源头上加强现金管理,规范经济行为,维护金融稳定,遏制洗钱、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账户管理系统是规范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全国统一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账户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推广运行。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又组织开发建设了账户管理系统(二期)。账户管理系统(二期)的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科技化手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作为中央银行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银行会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还不尽完善,给账户监管和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对结算账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森 《济南金融》2005,(2):58-59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较彻底的改革,满足了各经济活动主体通过银行结算账户自主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需要,确立了银行结算账户生效日制度。明确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款项范围和审核标准,凸现了反洗钱的指导思想.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近期在笔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调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对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测,加强了支付结算管理,为建立支付信息监测创造条件,整顿了经济金融秩序。加强了人民银行对银行结算账户核准的内部控制,提高了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水平。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全国陆续发现了一些伪造变造开户许可证等开户证明文件,企图骗取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案例,反映了目前存款人的信息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佶 《海南金融》2009,(2):83-85
自《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以来,对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形式、组织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那些规章制度已经与之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银行账户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具体分析了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自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为规范金融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保证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促进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支付结算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银行结算账户监督管理的需要,账户管理在立法依...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村金融》2004,(4):36-39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后,各营业机构在执行中陆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现本刊与财务会计处共同就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对《办法》实施中典型问题的解答刊发如下,以便进一步做好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施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完善。2005年人民银行建设运行了全国统一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并于2007年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和完善,有效地规范和强化了账户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存在的问题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备案不及时、备案信息不准确,无效信息占用系统资源等问题凸显。《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18条第2款规定,"符合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其他专用存款账户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条件的,银行应办理开户手续,并于开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从调查结果看,100%的样本地市存在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备案不及时、备案信息不准确及无效信息占  相似文献   

19.
熊凯 《时代金融》2008,(10):114-115
<正>自2003年开始,我国账户管理工作迎来重要的改革发展时期。5年来,新的账户管理办法、全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及辅助政策相继推出,商业银行依法经营理念逐步确立,监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不断完善,我国银行结算账户工作迈入了法制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管理时代。然而正如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杨瑞香 《新疆金融》2009,(11):50-52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自2003年4月施行以来,为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部分规定,与《行政许可法》要求存有一定偏差,甚至个别条款相冲突,直接影响人民银行依法行政的质量与效果,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