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颖  李天元 《旅游学刊》2012,27(9):17-25
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目的地定位的重要性变得格外突出.然而,当前国内外关于目的地定位的系统研究还很有限,特别是这一研究分支表现出对旅游者非功用性消费需求关注不足、滞后于最新旅游需求发展态势的局限.鉴于此,文章构建并实际阐释了一个以目的地品牌个性为核心定位分析指标的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模型.阐释案例为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目的地在国内消遣旅游市场上相对于其北方4个紧密竞争对手的定位分析.调研工具为自填式问卷,其中的海滨城市目的地品牌个性量表通过实施文献回顾法、经验调查法和预测试加以确定.通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单变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识别出对大连非功用性定位最有用的目的地品牌个性特质为题目“多才多艺的”.文章的主要理论创新为将目的地定位工作纳入了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框架之下,而实际管理启示则是有助于大连品牌定位主题的开发和相关目的地品牌化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象征性消费是营销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已得到了很多研究的证实.在旅游目的地逐步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的趋势下,探讨目的地品牌的象征性意义及其营销价值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城市(天津市)和自然景区(九寨沟)两类目的地为例,实证分析了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旅游者到访意向的影响作用.首先,借鉴心理学和以往有关品牌象征性意义的测量研究选取了测量问项,验证了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的个体自我表达、关系自我巩固、群体归属以及社会声望和地位彰显4个维度结构.其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个体自我表达、关系自我巩固和群体归属三项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的感知正向显著影响到访意向;社会声望和地位彰显这一维度对到访意向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最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说明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与到访意向间的路径关系在两类目的地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也反映出目的地品牌象征性意义对城市和自然景观类目的地都具有一定的营销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理论来源与关系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来源与关系辨识两方面对国外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进行了归纳,清晰了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与品牌个性理论、个性心理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层级递进关系,个性心理学中的特质与大五(Big Five)研究成果是品牌个性与目的地品牌个性研究的核心理论来源。同时也说明了,目的地品牌个性是目的地品牌资产研究中极富生命力的研究分支方向。学者们对目的地品牌个性的研究既有效继承了目的地形象的前期丰硕成果,同时也通过自我一致性理论,构建了目的地品牌个性、形象、目的地品牌化与游客自我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品牌个性理论乃至个性理论的丰度与广度,同时,也为目的地品牌化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品牌要素,也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及其评价的研究很少.文章在分析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内涵和类型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应遵循市场营销之功能性原则.基于此,文章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IDCAM模型,提出一个好的品牌标识应该具备识别性、区分性、一致性、易于被注意和易于被记忆之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文章从信号传递、符号意义、要素组合、视觉要素四个视角对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的具体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基于IDCAM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评价标准模型.依据IDCAM模型,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正在独立使用的149个品牌标识大部分具有识别性,但是区分性明显不够,而且符合理想层次评价标准者仅有31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究竟有何影响?如何依托目的地形象发展目的地品牌个性?针对这两个问题,论文简要回顾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品牌个性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一方面,依托质性材料,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品牌个性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的建构效应.研究表明:游客对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主要包含游憩功能、空间格局、文化氛围、文化创意、文化功能5个方面,而游客对其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则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生活状态、生活品质3个维度.在依托“苏式生活”推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中,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5大因素对其目的地品牌个性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依托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活方式型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导向和对策,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6.
游客感知价值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已经得到旅游学者的广泛重视。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成为湿地公园竞争力管理的标准。文章以西溪和溱湖两大湿地公园为案例地,检验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量表,探讨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的结构特征。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得到包括23个题项6个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是:环境价值、特色价值、服务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和成本价值。其中,特色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是湿地公园感知价值的独特维度。溱湖游客对特色价值和知识教育价值的感知显著高于西溪游客。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客感知价值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已经得到旅游学者的广泛重视。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成为湿地公园竞争力管理的标准。文章以西溪和溱湖两大湿地公园为案例地,检验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量表,探讨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的结构特征。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得到包括23个题项6个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是:环境价值、特色价值、服务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和成本价值。其中,特色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是湿地公园感知价值的独特维度。溱湖游客对特色价值和知识教育价值的感知显著高于西溪游客。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思安 《西部旅游》2023,(20):41-43+47
<正>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各地县域政府都在积极通过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来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县域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作为品牌构建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首先阐述发展全域旅游对县域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的要求,接着分析金秀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金秀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与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质量、品牌价值、品牌忠诚的结构关系,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结构模型。以湖南省凤凰古城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基础数据,分析发现: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质量通过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与品牌忠诚对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产生显著影响,证实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二阶驱动因素模型。具体来看,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最大,而旅游目的地品牌忠诚和品牌资产关联度最大。根据研究结论得到管理启示:第一,全面认识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驱动因素,综合递增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第二,着力突出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核心要素,注重提升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第三,认真建设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的关键内容,致力强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0.
到访旅游者网络口碑传播对目的地形象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旅游者权力理论,将旅游者视为与DMO一样的能动主体,对应DMO投射形象提出了旅游者投射形象的概念,进而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认知过程从原有的单一个体模型拓展到时间阶段和影响主体更为完整的群体网络状模型。研究进一步通过比较到访旅游者和DMO传播对潜在旅游者引致形象形成过程的影响力,提出当旅游者投射形象比DMO投射形象被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时,就会发生品牌劫持现象。文章结合普洛格(Plog)提出的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此种情况之下目的地形象异化的演进过程,并为目的地营销工作的改进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进行综述.近10年来国外研究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旅游目的地促销、信息技术与目的地营销4大方面.文章在简要评述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情况,认为强化实证研究及定量分析、旅游目的地品牌及定位研究、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绩效评价应是我国近期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之 《旅游学刊》2006,21(7):9-10
从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内涵来看,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应包含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双重内涵,只有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才能使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营销竞争力具有持久性和独特性.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发达国家在发达的经济、整洁的环境、优美的景色等方面,都具有旅游目的地得天独厚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条件.与法国的浪漫文化、意大利的典雅文化、美国的现代文化、日本的精美文化相比,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维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少旅游目的地存在"失信于民"的现象,典型如"三亚天价海鲜事件",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并进而影响到其对目的地的旅游体验、目的地的选择,等等。因此,有关游客对目的地信任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问题,在参考已有旅游信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心理学与营销学中关于人际信任与品牌信任的研究成果,首先探究游客对目的地信任的维度,其次考察其对游客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多渠道收集而来的479份实地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属于二阶因子结构,其维度包括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能力、感知友善与感知正直,进一步分析了3个不同维度对游客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影响。最后,文章对目的地信任形象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非诚勿扰》在全国各大影院的热映,杭州西溪和日本北海道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焦点。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北海道的风光和西溪的次生态湿地一下子火了。片中北海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在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营销过程中忽视了地方的本质特征,旅游目的地竞争走向“无地方性”与“无个性”的地方趋同陷阱。地格理论融合地理学的地方性理论、营销学的品牌个性理论、旅游学的推拉理论以及管理学的资源基础论,提出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营销成功的关键是以地格为依托,即关注目的地长期积累形成的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避免地方趋同。本文指出具有代表力、吸引力与竞争力的旅游地格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基因,还从旅游目的地政府、游客和居民视角出发,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创建了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群体性格组成的地格因子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晔  李天元  赵帆 《旅游学刊》2014,29(10):31-41
旅游目的地推广营销所使用的官方网站、微博、电子商务平台等网络渠道构成了旅游者接触目的地的网络界面。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特征主要包含信息价值、友好性和交互性3个要素。为探索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对旅游者体验及品牌形象的影响,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特征、旅游者体验与目的地品牌形象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网络界面特征的3个要素通过功能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中介因素影响游客对目的地品牌形象的感知,但信息价值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结论,对旅游目的地优化网络界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对四川泸沽湖景区既有产权制度如何引发利益矛盾、进而导致社会冲突的过程进行了论述.研究发现:旅游收益分配不均带来的利益矛盾是引发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直接因素;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会导致旅游目的地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配不均;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是引发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根源.鉴于此,从发挥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正功能、强化利益整合在冲突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推动相应产权制度的变迁,从3个方面提出旅游目的地社会冲突的治理策略,希望从理论上丰富旅游社区社会冲突治理的研究体系,在实践中构建旅游目的地社会稳定机制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地形象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认可,但目的地形象研究开展40余年,国内关于不同群体的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依然较少.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巨变催生的具有独特性的XX后,文章选择国内典型旅游目的地杭州为案例,以一手调查数据对不同代际的目的地形象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目的地形象因子评价方面,当代中国社会中的50后、60后和70后之间差异较小,他们对杭州的目的地形象评价显著高于80后和90后,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即出生年代越靠前,对目的地形象的评价越高;在目的地形象维度结构方面,80前(含50后、60后、70后)与80后、90后具有3个相同的维度,也各有两个独特的维度,其中,80前与其他二者差异较大,而80后和90后之间也有差异.因此,无论是目的地形象因子,还是目的地形象维度结构,不同代际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不应忽视不同代际目的地形象之间的相同之处,准确来说,不同代际的目的地形象存在的差异是局部的,代际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针对代沟理论的3种学说(普遍存在说、虚幻存在说和局部存在说),文章研究结果更支持局部存在说.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经历的目的地吸引力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旅游经历对旅游者目的地感知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感知形象和感知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目的地的初游者和重游者代表着两类具有不同旅游经历的目的地游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二者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感知及其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含了整体环境吸引和观光体验吸引两个维度,重游者在整体环境吸引上的感知显著高于初游者,二者在观光体验吸引的感知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概念辨析与关系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是目的地营销研究领域3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通过一定的逻辑链条在目的地营销实践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理论上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目的地营销实践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本文对这3个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3者作用的发挥应遵循"目的地定位一目的地品牌化一目的地形象"这样一种逻辑链条,并构建了3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