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旅游地形象发生发展中的几个"效应" 问题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安 《旅游学刊》2001,16(3):60-63
旅游地形象问题研究受到旅游理论界和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本文吸取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旅游地形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入手,集中探讨了旅游地形象发生发展中的几个"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形象的时间演变与演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媛  冯学钢  孙晓东 《旅游学刊》2014,29(10):20-30
旅游地形象是动态变化的,时间是旅游地形象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维度。现有旅游地形象研究主要从游客感知角度来解构旅游地形象属性,并对游客不同游览阶段、大事件前后的旅游地形象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少有文献对旅游地形象的季节波动、生命周期变化等时间演变问题进行探究,且相关研究多忽视了供给方层面的旅游地形象。研究认为,旅游地形象涉及旅游者和供给方两个层面,并分别包含感知形象和发射形象。研究对国内外旅游地形象时间演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包括旅游地形象随游览阶段的演变、事件前后的旅游地形象变化、旅游地形象的生命周期演变、旅游地形象的季节波动等,提出了更为系统的旅游地形象时间演变机制,并从供给方与游客两个层面对感知形象与发射形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杨振之  陈谨 《旅游学刊》2003,18(3):62-67
旅游地形象策划是旅游地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核心理论——“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构建了旅游地策划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理论框架,对产生“形象遮蔽”和“形象叠加”的原因、形象遮蔽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空间影响力和如何避免形象遮蔽,产生形象叠加效应等方面,结合作者在规划编制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游客和社区居民对旅游地的认知是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社会基础,因此需要有一个建立在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参与机制,以保证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传统的旅游地形象策划模式显然缺乏这一机制,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系统组织程序,并据此提出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形象感知是研究旅游者消费偏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省泉州市为例,选取蚂蜂窝旅游网站社区的82篇游记,运用ROST…CM软件分析其高频词,解读出旅游者语义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旅游地形象要素体系构建出多层次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地形象要素体系,并分析其特征。研究结果对海丝旅游地品牌形象构建与宣传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旅游营销行为的理论依据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池雄标 《旅游学刊》2003,18(3):58-61
政府旅游营销的意义在于塑造旅游地形象和解决旅游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其实质是一种生产公共产品的行为。由于旅游地形象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政府进行公益性旅游营销符合市场失灵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特殊生产规律,而公共产品生产是当代政府和当代公共财政的主要任务,因此,对旅游营销进行财政投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形象塑造是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缺乏全真信息支撑,市场对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普遍存在偏差.本文根据形象主体及感知内容系统构建感知偏差测评层次模型,包含3个层次9个指标,其中模型权重由专家打分确定,基础数据源于市场调查结果,主要采用离差和法分析不同主体对不同感知内容的偏差程度.通过十堰旅游目的地验证,最终偏差指敷测评结果为0.626,偏差较大,其中主体时自然环境感知偏差最小,对社会环境感知偏差最大;旅游介体对十堰形象感知偏差最小,本地居民感知偏差最大.  相似文献   

8.
识别旅游地的属性对于旅游地形象、满意度以及旅游者的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的效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九寨沟风景区为案例,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①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可以分为资源价值和人文环境氛围、接待服务、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3个维度.②不是九寨沟所有的地方属性都对其形象的形成、满意度、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有显著作用,在18个属性中只有11个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态度和购后行为有关.可以构建旅游地属性与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关系的结构模型.③九寨沟风景区地方属性的效用和感知质量的高低是不完全耦合关系.研究可以为旅游地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建议,有助于旅游地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与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文化的展示及其形象管理关系着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荔波小七孔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本文分析了荔波小七孔旅游文化展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讨论了其形象管理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蒋正也日益激烈。本文在现有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其概念、构成要素及基于网络文本的研究情况,并进行总结,期望找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总被引:76,自引:7,他引:69  
宋章海 《旅游学刊》2000,15(1):63-67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使各旅游地纷纷进行战略规划。同时,各旅游地发展战略在战略目标、旅游功能、产业调整政策、旅游形象四个方面已经暴露出较为严重的趋同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战略决策层的从众心态和战略参与者的标准化知识及模式化思维,成功战略难以复制,在不确定性发展环境下决策的中庸之道,战略决策层对外界的媚俗效应等。战略趋同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它将导致区域内恶性竞争,失去整体优势,并使区域旅游的成长极限快速到来。本文从研究者的角度,重新思考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认为通过深刻解读规划对象,充分发挥点群优势,提供多情景方案三条途径可以使战略趋同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周永博  沈敏  魏向东  梁峰 《旅游学刊》2012,27(10):102-109
旅游地意象既包括旅游者经实地体验形成的复合意象,也包括那些远离旅游地的潜在旅游者借助各类媒介信息所形成的引致意象.在新媒体时代,传媒在旅游地意象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分析和研究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机制现已成为该领域前沿课题.为探索遗产旅游地意象媒介传播模式,文章结合苏州园林和江南古镇案例,采用焦点组访谈、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9365例样本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媒介传播数据,在质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属性因素与传播媒介因素之间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根据系列研究假设验证结果,揭示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形成中的实际作用机制.结论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存在功能互补,前者的优势在于遗产形态与形象推广,而后者的优势则在于遗产文化与意义诠释;借助传统媒体扣新媒体传播不同类型的遗产旅游地意象信息,能够在激发遗产旅游需求的同时,帮助公众更完整地理解遗产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而在潜在旅游者中塑造更优良的遗产旅游地意象.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使用,代表着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网络文本对青浦淀山湖游客感知进行研究,旨在得出青浦淀山湖的游客关注因素、青浦淀山湖旅游地形象与游客感知一致程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供给市场分类细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随着城市急剧发展,中国城市旅游流日益壮大.中国众多城市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纷纷开始对其旅游形象进行塑造.形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于形象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现代人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是形象消费方式与形象导向思维,消费者越来越依靠主观感觉认知来购买产品.形象对于旅游城市来说,更加不可忽视.在城市竞争中做好旅游形象定位研究,已经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流域是相对封闭、自成体系的地理空间,流域旅游是流域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出发分析流域一体化进程中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全流域功能和结构转型视角探究旅游地绿色发展的优化策略与调控路径,是适应国内流域经济带建设、提升流域社会福利和发展公平性,促进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探索。本文分析了流域一体化进程中旅游地发展研究面临的关键问题,结合现有研究基础阐释重点研究主题并构建研究框架。研究认为,流域内旅游地研究正在从点状分析走向网络和面域协同发展,旅游地发展在流域生态补偿、流域产业融合等方面产生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外部环境变迁、多要素交互作用下,中国流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迫切,流域内旅游地的供需结构、均衡发展、协同治理均面临挑战;未来应重点关注旅游地时空演化特征、外部环境因素、演化更新机制、时空情境模拟、优化调控路径5个方面,为正确认识流域内旅游地要素交互作用的趋势规律、实现流域内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以安徽古村落 (宏村、西递 )为实例进行分析 ,首先讨论旅游地系统的资源状况 ,在此基础上 ,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模型 ,分析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状况 ,揭示其演进的一般模式 ,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旅游地的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吴文智 《旅游学刊》2002,17(6):49-53
针对目前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为实例进行分析,首先讨论旅游地系统的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模型,分析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状况,揭示其演进的一般模式,进而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旅游地的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邵晓兰  高峻 《旅游学刊》2006,21(6):76-82
对旅游地的发展研究中,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石.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案例研究成果,通过讨论该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目前的研究难点,认为在运用该理论进行旅游发展研究中应加强危机管理以及对于旅游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研究,并且重视旅游地发展过程中产品体系的更新、旅游地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生命周期研究以及重视案例研究和政策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春天又一次来临,翻开新的封面,伴着油墨的清香,2009年第2期如期而至。本期刊载文章包含了节事与旅游、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城市旅游、酒店与旅行社、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丰富的内容,值得细读。节会旅游的研究,有助于对节会的理性认识;旅游目的地节事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大型节事提升旅游地形象,以及节事对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等。从不同角度解析节事与旅游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