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文明和记载历史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游憩利用与开发的价值.研究发现,追求审美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的3大动机.以游憩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动机为细分变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分为小康文化型、经济求知型和平稳审美型3种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域内外游憩者动机及决策偏好存在差异,所在地域内的本地居民在非遗的3个游憩动机方面的感知与诉求明显高于地域外的游客.这些结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中的市场细分和针对不同区域文化背景游憩者的市场开发和促销推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维亚 《旅游学刊》2007,22(3):40-44
本文以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和王谢古居为例,从文化遗产角度探讨文学旅游景点的开发.笔者以文学遗产旅游地特征模型和文学遗产旅游地产品开发模型为依托,通过问卷调查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造访文学遗产地游客群体特征、旅游目的、对景点事先了解程度、旅游者对文学遗产旅游地的感知和旅游者对旅游地满意度等.通过对旅游者体验和期望之间的差异分析提出文学遗产旅游地如何制定市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体验经济浪潮的影响下,"旅游体验"命题被广泛提出,然而就旅游体验的本质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体验塑造而言,目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结合体验经济内涵,对旅游体验的本质进行了探索,提出旅游体验的"虚拟真实"概念,并对旅游体验塑造方法及科学性进行了探讨.笔者从注重提升过程氛围、突出文化符号真实性、鼓励社区参与等角度,围绕旅游期望提升、"真实"情境/氛围营造、旅游地居民作用发挥等方面对旅游体验的整体性塑造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南沙湿地公园为案例地,基于一手调查数据,从游客感知的视角,研究了游憩冲击的维度及其影响.首先,理论探讨了湿地景区的游憩冲击影响游憩品质,进而影响游后意愿的逻辑关系;其次,探索并验证了游憩冲击的结构和维度;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深入分析了游憩冲击以游憩品质为中介变量进而影响游后意愿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游憩冲击属于二阶因子结构,包含有生态环境冲击、游客冲突和设施管理冲击3个维度;(2)生态环境冲击和设施管理冲击负向影响游憩体验,设施管理冲击和游客冲突负向影响总体满意度;(3)游憩体验是提高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游憩体验正向影响总体满意度和忠诚度,并通过总体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遭受"挤压"和"形变"都是其主导诱因。尊重历史,传承记忆,文化旅游地的城市记忆功能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唐文跃 《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外地方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分析了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构建了地方感研究框架,同时讨论了我国地方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了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态度的游客游憩冲击感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调查数据,分析了游客环境态度及其与游憩冲击感知之间的关系.采用"新环境范式"量表(NEP)测量游客的环境态度,并根据环境态度倾向将游客划分为生态中心主义者、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立场模糊者.研究发现,与环境态度没有明显倾向的立场模糊者相比,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生态中心主义者对社会性游憩冲击的感知强度更高,意即后两者对那些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与迹象更为敏感;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对于公园的植被、土壤、水体等资源性因子受冲击的感知强度无显著差异;环境态度不同的游客对管理性冲击感知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旅游声景观是景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声景观的满意度取决于对旅游声景观属性的感知。文章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声景观的相关研究,将旅游声景观属性划分为生理层面感知的物理属性和心理层面体验的环境属性。选取夫子庙—秦淮风光带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作为研究案例地,对物理属性的感知采用声学测量结合游客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环境属性的体验则在声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各景点旅游声景观基本满意;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环境属性的体验以物理属性的感知为前提,当声景观的物理属性处于一定阈值内,其环境属性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集文学、历史和绘画为一体.书法景观是风景区常见的旅游吸引物.以武夷山景区为例,基于游客书法偏好、书法欣赏水平、书法景观游览功能、书法景观感知、游客审美体验、游客景区地方感与满意度7个变量,构建地方感结构模型,采用SPSS和AMOS软件,探讨书法景现在游客地方感知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书法偏好及欣赏水平、书法景观游览功能和书法景观感知存在正相关;(2)游客书法偏好、书法欣赏水平及其对书法景观感知对审美体验具有显著影响性,但书法景观游览功能与审美体验不相关;(3)审美体验增强游客景区地方感,书法景现有利于景区地方感的形成;这种地方感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正向性.  相似文献   

10.
地方感——旅游规划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感是近十多年来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地方感研究从人的感知、态度、价值观等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在特定地方中的体验和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结关系.地方感理论与方法对于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顾客忠诚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侠  梅虎 《旅游学刊》2006,21(10):33-38
在对国内外顾客忠诚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构建了旅游地顾客忠诚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顾客忠诚的度量指标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旅游地顾客忠诚不仅表现在重游行为上,还包括旅游者的正面口碑宣传和推荐作用;(2)顾客感知质量、顾客感知价值、旅游动机、顾客满意是旅游地顾客忠诚的4个驱动因素,对顾客忠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作为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成为VR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VR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可以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四时景观、历史故事、交互娱乐,从而给游客提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本文通过对拙政园园林文化、历史故事的研究和梳理,提出VR设计构想,为优化拙政园VR体验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回望“真实性”(authenticity)(下)——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坎内尔掀起的"真实性"研究热已逾30年,其间,研究视角逐渐从"客观"转向"主观",这既反映出真实性内涵的延展与变迁,亦凸显旅游主体—游客体验的重要性。然而,就研究者日渐褊狭的视域来看,旅游客体真实性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影响从松散到几近断裂,旅游主体甚至以"悦纳万物"的信仰姿态视一切"存在"为真,从而收获真实的体验。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究竟是谁决定或影响了谁?对此问题的探寻导致学界对旅游客体之"虚假"的重新界定和对旅游体验之"真实"的再度好奇,并因此形成旅游真实性研究的纷争局面。有鉴于此,对国外真实性研究做一番缘起、视角、界定等方面的梳理和反思,或将对国内相关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江冰婷  朱竑 《旅游学刊》2017,(10):28-38
视觉研究方法对旅游地空间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结构认识和旅游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遗产作为转型期独特而新兴的旅游地,其视觉空间文化意义如何被塑造传达和被感知尤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游客自助摄影、照片评定和眼动轨迹追踪等方法对广州红专厂这一工业遗产旅游地空间感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州红专厂空间结构取决于工业文化和艺术创意这两个属性,游客对艺术创意景观的空间感知强于工业文化景观,而工业文化功能区在游客的感知中趋于模糊;游客对艺术创意景观的感知主要集中在名称等符号标识系统之中.眼动仪等视觉研究新方法的使用将会对工业遗产地的改造等工作提供新的佐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回望“真实性”(authenticity)(上)——一个旅游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坎内尔(MacCannell)掀起的"真实性"研究热已逾30年,其间,研究视角逐渐从"客观"转向"主观"。这既反映出真实性内涵的延展与变迁,亦凸显旅游主体—游客体验的重要性。然而,就研究者日渐褊狭的视域来看,旅游客体真实性对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影响从松散到几近断裂,旅游主体甚至以"悦纳万物"的信仰姿态视一切"存在"为真,从而收获真实的体验。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究竟是谁决定或影响了谁?对此问题的探寻导致学界对旅游客体之"虚假"的重新界定和对旅游体验之"真实"的再度好奇,并因此形成旅游真实性研究的纷争局面。有鉴于此,对国内外真实性研究做一番缘起、视角、界定等方面的梳理和反思,或将对国内相关研究与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地意象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很重视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文章基于旅游地意象构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内和区外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的认知、情感以及整体意象感知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两个地域文化组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都是积极正面的,草原旅游地意象在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区内文化组旅游者的整体意象感知高于区外,但区外文化组却拥有比区内文化组更高的情感意象。在7个认知意象维度中,多数认知意象维度的感知都是区内文化组高于区外文化组。(3)地域文化差异对旅游者的草原旅游地意象感知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同一文化体系内部的文化差异对旅游地意象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旅游地居民主观幸福感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涉及旅游发展对地方微观个体的影响,也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民族旅游地西江苗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从旅游影响感知视角出发,基于SEM和fsQCA方法,综合分析民族旅游地妇女旅游影响感知对其主观幸福感的线性影响与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活幸福与人际关系和谐是妇女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维度;积极影响感知可显著提升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消极影响感知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直接影响为主;消极影响感知、物质需求满足、身心整体健康对妇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主观幸福感的形成是多因素联动的结果,且存在多种路径可以实现民族旅游地妇女高主观幸福感的形成。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旅游发展与目的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效提升民族旅游地妇女主观幸福感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对九寨沟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卢天玲 《旅游学刊》2007,22(10):89-94
旅游真实性的研究一直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旅游地居民本身对文化旅游项目真实性认知的研究却基本上是空白.本文以九寨沟为例,探讨了社区居民对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对文化旅游项目真实性的认知反映了旅游对地方传统变迁的影响.在九寨沟,经济因素和文化认同是影响居民对歌舞表演真实性认知的关键因素,而他们表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中青年居民受旅游经济的影响,将经济因素作为真实性评判的首要依据,而文化认同居于次要地位;而老年居民则超越了利益关系,将他们对九寨沟传统文化的认同作为了判定表演真实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游客对旅游住宿产品体验和感知的视角,研究生态住宿体验和个人涉入度对游客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客的生态住宿体验和个人涉入度对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个人涉入度包括"感知重要性与娱乐价值"、"符号价值"、"风险可能性"和"风险重要性"4个维度;其中"感知重要性与娱乐价值"及"符号价值"对游客的环保行为意向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风险可能性"和"风险重要性"对环保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3)生态意识的调节效应显著。该结论对于丰富国内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为旅游住宿企业开发产品的价值诉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乡村地区游客动机行为以及游憩价值十分必要.文章选择北京市延庆县作为案例地,采用现场观察和个人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乡村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消费行为以及乡村地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乡村地区游客以北京市和目的地周边城镇的中青年居民为主,收入高于平均水平,涵盖多种职业;在选择目的地方面更重视亲近和享受自然,体验乡村文化是次要动机;游客以自费出游为主,人均年出游次数为7.62次,每次花费249.86元,吃、住、交通费用都较低.以旅行次数为因变量,旅行成本、人口统计因素和个人对乡村景点质量的偏好为自变量,采用旅行费用法的计数模型进行回归,发现旅行次数主要受到旅行费用和家庭收入的影响,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对乡村环境的支付意愿也有影响,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每人每次消费者剩余为1724 14元,其中包括了多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