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的蔓延,城市景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同类建筑和景观在不同的区位得以复制和重现;无意义的主题公园和超级市场侵蚀着地方的特性;现代技术如智能化终端的应用使得居民日益生活在"契约孤独"的社会中.城市星级酒店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微空间,在现代旅游的推动下得到空前发展,其发展趋势也越来越趋向于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同质化,呈现出无地方性(placelessness).  相似文献   

2.
地方感——旅游规划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感是近十多年来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地方感研究从人的感知、态度、价值观等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人在特定地方中的体验和人与特定地方的情感联结关系.地方感理论与方法对于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球——地方联结下的旅游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柱  王群 《旅游学刊》2007,22(1):60-66
全球化加速了人口流动,旅游成为当今资本、人口流动的一种普遍现象.旅游已被融入到后工业城市的经济重构、全球化和地方化等更大背景.全球力和地方力的协同存在,不同旅游地被重新构造.文章重点回顾了国外近年来对全球--地方联结下的旅游地理的研究进展,集中体现在全球--地方联结下的旅游地发展机制、不同类型旅游地发展、开发战略和旅游影响等方面.随着我国旅游快速发展,全球化和地方化两股力量已经开始对我国旅游地产生明显的作用,将引起我国旅游地形式、特征、机制的新变化,应加强对其变化的后果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为我国旅游地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饮食地理与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远非一个去地方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全新关系体系中重新定义地方性,并生产出新的地方性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人和企业的频繁迁移突破了以往的既定边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跨地方(translocality)".而饮食的地方性是食品之源,是基于全球化背景对"地方身份(place identity)"的最好表征.伴随人文地理的"批判"转向和"文化"转向,饮食地理(Geographies of Food)成为文化地理学的重要议题.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杂志曾三次报道"饮食地理学"研究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5.
话语混合与全球本土化——北京旅游推广话语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城市和旅游发展中出现了过于强调全球化和现代性焦虑的倾向.本文试图超越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思维的局限性,采用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视角,对北京旅游推广话语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本研究发现,北京旅游推广话语在语言、图像和音乐3个维度都呈现出全球本土化的特征,并且,不同行业的旅游推广话语显示出不同的趋势,即旅游基础设施的推广话语呈现出"全球化强而本土化弱的倾向";相反,景点及餐饮文化推广则体现出"全球化弱而本土化强的倾向".本研究旨在强调全球本土化及其不均衡性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亦希望能够为话语的跨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旅游发展与地方性之间存在既融合又冲突的矛盾关系,旅游一方面依赖于独特的地方性而产生,同时又推动地方快速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而逐渐消弭地方性,使得旅游地日趋表现出"无地方性".文章针对阳朔西街典型案例,采用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基于对地方性和无地方性相关理论的分析,探讨了旅游地特色街区的"非地方"过程与趋势,并从制度嵌入性的视角分析了旅游地特色街区出现"非地方化"的动因.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发展条件的改变,西街的原有地方景观形态和空间功能发生嬗变,同质化的空间实践使得地方脱离了与本地历史和社会传统的联结,地方文化意义也发生流变,地方因此呈现"非地方"趋势;制度脱嵌可作为地方走向非地方的理论解释,正式制度脱嵌表征为政府管制缺位,非正式制度脱嵌表征为地方文化缺失,两者共同加速了西街的"非地方化".文章关注现代性和流动性背景下旅游特色街区所面临的"非地方"趋势,是对地方与非地方理论的实证补充,有助于加深对旅游与地方性之间关系的再认识,从而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绅士化:概念、类型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愈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手段.在许多城市出现了投资较高、规模巨大的旅游休闲娱乐项目,这些大型旅游项目往往都与城市更新与改造紧密相关,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逐渐形成一种旅游绅士化倾向,即通过大型旅游和娱乐项目开发而引起的城市中某些地域的重新建设,从而使其周边邻里地区发展成为富裕、独立区域的社会现象.本文依据依托物的不同,提出了3种旅游绅士化类型,借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划分了旅游绅士化发展的4个阶段,并且分析了在全球与地方互动环境下,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在旅游绅士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大型旅游休闲娱乐项目在重塑地区旅游和休闲娱乐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6,21(8):34-39
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它不但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客源地.然而在我国以往对于以城市为单位的出游群体的研究中,一直缺乏对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旅游客源地居民旅游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他们的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时间段选择及对"黄金周"出游的态度,旅游消费价值观,旅游感知,对目的地的评价及其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舒媛  白凯 《旅游学刊》2017,(10):11-27
"地方"与"流动性"理论是近年来文化地理与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命题,但以往该领域研究相对忽视了旅游劳工移民这一重要对象群体.为此,该研究在建构旅游劳工移民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概念模型基础上,以典型城市民族旅游社区西安回坊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回坊旅游劳工移民地方依恋由宗教依恋、物质依恋、社交依恋3个维度构成;(2)劳工移民对正面情感的感知较少,只表现出高兴、快乐、愉快一类的基本积极情绪,而对负面情感的感知较为全面,包括愤怒、耻辱、忧虑、嫉妒、内疚、悲哀;(3)宗教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物质依恋的影响次之,社交依恋的影响最小;(4)回坊旅游劳工移民的生活状态并不理想,劳工移民在回坊的总体融入程度较低,目前仅满足了其基本的宗教信仰需求和物质生活需求,而更深层次的社交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地方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同时为深入理解少数民族移民问题及社区管理提供基本科学参照,助力城市民族旅游社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规划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好的地方可以借鉴,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染上不同种类的城市病。为使乡村旅游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从生态上重视"微资源"、社会上改变"有序性"、经济上平衡机制与利益等几个方面来预防乡村旅游城市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移动性抑或流动性?——翻译、沿革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璇  解佳  江泓源 《旅游学刊》2017,(10):104-114
文章从社会学、地理学、旅游学三种最多提到mobility范式的学科视角,对mobility研究追根溯源,结合已有文献和现实语境,从提出背景和意义内涵上阐释mobility译为"移动性"的合理性,在概念比较和辨析中追问知识的产生和研究的脉络.从社会学角度来看,Bauman的流动性和Urry的移动性所指不同:前者是现代性的特征,关注时间意义;后者指移动中社会的属性,关注空间维度.从地理学角度来看,移动性研究经历了从侧重实体移动到实体移动、附加移动和虚拟移动并重的移动研究转向,研究的主要领域也从交通地理转化为交通地理、社会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乃至政治地理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所谓"杂交地理学".从旅游学角度来看,移动性作为桥梁把社会学和地理学连结起来,旅游者通过实体移动、物品移动和虚拟移动,构筑了与异地的多元化关系及网络,引致空间和资源的冲突;由现代科技联接的实体/虚拟移动变革了旅游者离家/在家的体验及传统时空关系,由此也将日益打破旅游/工作、真实/虚幻、神圣/世俗、在场/缺场、主人/客人、地方/人等与旅游相关的二元对立关系.移动性既可以囊括对旅游主体、客体和媒体及其所构筑的复杂网络的研究,也可以打破一贯以西方为中心的旅游研究视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关注旅游中的各种现象.文章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导出移动性已成为打破学科边界而融合各学科特征的后学科研究范式,希冀这一范式为后续的旅游研究提供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1.府南河边狗开大会 一个城市宠物的多少,是判定这个城市休闲指数的重要标准,凡是到处都能看得到狗在逛荡的地方,注定这个地方的人们生活闲散而富有情调。晚上7点过后,夜幕低垂,从北门大桥出发,经过玉双路附近的二号桥,然后沿着府南河边一直西走,过东风桥,直达九眼桥,你可以看到品种不同,希奇古怪,毛色各异、大小悬  相似文献   

13.
经济型酒店近年来一直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但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却仍处于对行业现象和业态特征等方面的探讨,缺少经济型酒店城市空间分布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从主客体关系视角,提出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容量与经济型酒店发展动力、城市主体角色与经济型酒店选址决策两个层面的关系,建构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针对扬州的实证分析采取了经济型酒店管理层深度访谈与住店客人调研二重途径探讨经济型酒店发展及空间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彭兆荣 《旅游学刊》2012,27(10):5-6
人类学是一门讲求"关系"的学科.传统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主要对"不动的社区"人群共同体整体关系的关照.当代大众旅游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移动群体"的文化景观,可称为"临时共同体".与学科性质相吻合,人类学对旅游的研究视野也旨在关注这一松散的、游移的、短时段的人群共同体的社会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5.
姜辽  李甜甜 《旅游学刊》2016,(2):109-115
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已有文献主要以本地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外部力量介入情况下,本地文化变迁的过程与机理.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外来艺术三毛文学,通过对其在周庄古镇旅游地成长过程的考察,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外来艺术地方再生产的内在机理,为旅游目的地文化变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文学旅游者的调查发现:在对文学兴趣和信仰、文学代理人运作的综合作用下,外来艺术三毛文学被周庄旅游业所利用,改造为稳定的文学艺术场三毛茶楼,成为古镇新的地方文化.文章为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地方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旅游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社区旅游参与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地方感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地方感领域的研究在深化“人-地”关系认识、旅游目的地地方性塑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规划等方面具有特殊意义。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人口统计学特征、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缺乏对旅游世界中人与场的积极互动而产生的地方感等问题的讨论。本研究从社区旅游参与视角,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收集郎德上寨村民主诉的旅游参与实践,对民族旅游村寨居民地方感的生成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郎德上寨村民的社区旅游参与主要表现为“合作激励型”“自我激励型”“机械被动型”和“利益激励型”4种类型;在社区旅游参与过程中,村民获得了强烈的地方感,并由自然地理和人文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经济制度、乡土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房屋归属感和生活便利性等内容体现。本研究还发现,居民地方感在不同的社区旅游参与形态中表现出差异性;社区旅游参与和地方感之间是双向、交互式的影响关系,其中,旅游效益感知因素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唐文跃 《旅游学刊》2007,22(11):70-77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外地方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分析了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构建了地方感研究框架,同时讨论了我国地方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了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相互依赖的整体,"时空压缩"和"地球村"是人们对全球化现象最简洁、最形象的概括.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最根本的方向是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王起静 《旅游学刊》2011,26(10):68-74
北京建设国际会议城市是其实现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北京作为国际会议城市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协会会议参会人的角度,研究影响国际会议目的地选择的因素,并通过重要性一绩效分析方法(IPA)研究北京作为国际会议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指出,北京建设国际会议城市具有多方面优势,其中“可达性”、“目的地形象”、“安全”重要性高、表现性好,属于“继续保持”的因素,同时北京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通用语言”、“住宿成本”、“当地居民的友好程度”以及“接待和住宿设施”。  相似文献   

20.
李丽梅  楼嘉军 《旅游学刊》2016,(12):126-134
城市休闲化是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形态,是休闲时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反映.文章在提出城市体闲化的概念以及分析国外城市休闲化两个发展阶段基础上,从城市居民休闲时间和行为、城市休闲基础环境、城市居民休闲消费、城市休闲相关产业、休闲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5个层面对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文献进行概括与探讨.最后,结合国外城市休闲化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及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现状,从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实践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