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28篇
计划管理   280篇
经济学   73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255篇
经济概况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稻鳅共生是典型的稻田综合利用模式,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对稻鳅共生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稻鳅共生种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鳅养殖密度下的稻鳅共生对水稻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对稻鳅共生种养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水稻长势在株高、有效分蘖率、根长等方面有一定提高。养殖田水稻株高增高了3%,有效分蘖率提高了8%~11%,根长提高了8.8%~31.3%。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了7.1%~21.2%,孔隙度增加了4.1%~14.7%。实验前后养殖田内土壤有机质增加了3.5%~26.5%,对照田降低了2.5%~5.8%。土壤肥力(氮、磷、钾)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处理。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提高了5%~25%,同时稻田增收泥鳅1 725~3 375kg/hm2,净收入为1.836 0万~2.307 0万元/hm2,经济效益提高了3.65~4.84倍。稻鳅共生种养模式中泥鳅的养殖密度为30万尾/hm2时稻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论]稻鳅共生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提高了稻田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当前土工实验中的液、塑限测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如何对其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采样点定位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通过互联网利用Google Earth以及中文地图网页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的采样点进行定位的方法,阐述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及应用技巧,指出了这种方法的不足,提出应用此方法可大大提高土壤样品采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杨振平 《基建优化》2006,27(6):114-116
利用钢板桩作围堰,在水位变动区和软弱地基条件下,采取一定刚度的围护设施来满足深基坑的施工需要;成功地运用了一种既施工简便、节约材料又确保安全的围护结构。根据软土的特点和钢板桩的柔性特征,通过采用模拟基坑开挖过程,按照板桩墙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围堰设计,并通过实际施工中一定的控制措施和对围堰内力、变形监测,确保相邻建筑物和自身结构施工的安全。根据实际运用的效果监测表明,采用的钢板桩围堰,是可行而又较优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样品中的痕量硒,系统地考察了HCl浓度、KBH4浓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共存元素的影响及干扰的消除,硒的回收率为95%~102%,硒的检出限为0.18ng/mL,RSD小于4%。本法用于测定标准土壤和水样品中的硒,结果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水土流失经济损失与生态价值损失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善伦  尹民  孙希华 《经济地理》2002,22(5):616-619
介绍了山东省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其危害,重点探讨了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和生态价值损失的计算方法,建立经济损失计算模型,提出水土流失生态一经济面积边际比的概念,计算山东省县域边际损失比,并对其进行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壤质量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质量高低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植物群落的发生、发育和演替的速度,而且也对生态系统过程、生产力和结构等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演替过程.也是物种对土壤肥力逐渐适应、改造及不同物种在不同肥力梯度下相互竞争和代替的过程。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土壤质量,植被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量将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恢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质量恢复还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恢复时间延长,土壤质量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从问题的实质,还是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水土治理都是西南地区经济开发中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具体的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和治理的紧迫性和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西南地区水土治理的总体战略设想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台县土壤硒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实现对石台县土壤天然富硒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石台县经济发展。[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台县土壤硒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和土壤富硒资源利用途径。[结果]石台县土壤硒均值为0.5556mg/kg,达到富硒水平,石台县富硒地区占全县的28.73%,中硒地区占全县面积的67.62%,富硒地区主要分布在仙寓镇、七都镇、大演乡、丁香镇、仁里镇。石台县土壤硒含量主要与成土母岩、土壤质地、成土过程、土壤有机质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石台县土壤硒资源利用可以通过发展富硒茶、富硒米、富硒养生旅游、生态富硒高山蔬菜和瓜果、富硒中药材、富硒黑猪肉和富硒牛肉等富硒产业,富硒茶区域应设置在仙寓、七都、大演、矶滩、横渡5个乡镇,富硒米种植区域应设置在台县东部的七都镇和南部的仙寓镇,富硒养生旅游可以设置在横渡镇、仙寓镇、大演乡、丁香镇、小河镇,生态富硒蔬菜和瓜果应集中分布于石台县横渡、仁里、矶滩、七井等地,富硒养殖业可以分布在石台县西部的小河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