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51篇
综合类   24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三年治理整顿基本结束以后,社会总供求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社会总需求过大还是社会总供给过剩?这与产业结构是什么样的关系?近两年产品普遍积压是否意味着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不只是关系到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而且还影响长期的改革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2.
消费公平、起点公平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社会公平是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如何认识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关键何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社会公平有三个衡量基准:收入公平、财产公平和消费公平,其中,消费公平直接决定着起点公平,因此,扩大公共消费才是改善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23.
公共风险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来防范和化解,而应急管理则是其中的一个现实手段。财政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财力保障,因而财政应急管理机制当然是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财政应急管理机制还存在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运行机制不顺畅、事权划分机制不明晰、监督评价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基于此,在公共风险视角下深入构建财政应急管理机制,须将公共风险作为一条主线来贯穿,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财政应急管理法律保障机制建设,优化财政应急管理资金管理机制,完善财政应急管理政策运行机制,加强财政应急管理事权划分机制,强化财政应急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24.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实现更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自创新,条件来自开放,保障来自改革。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承认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稳步提高发展质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企业层面来说,应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针和宏观趋势,超越“经济人”定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新的价值;从社会层面来说,应认识到数字化作为一种趋势,能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所有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国家也应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将数字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25.
226.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相比传统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具有磅礴的生命力。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其不同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并以此约束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物为本,资本至上,遮盖了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27.
<正>从财政体制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融资扩张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地方自身的原因,它也是现有体制环境的一个反映。如果不从体制这个角度着眼,仅仅是通过督察、问责来控制地方债务风险,效果是有限的。从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的权衡看地方债务的扩张首先,怎么从理论上来阐释这个问题呢?应该从风险的角度看地方债务为什么扩张。  相似文献   
22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推进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收入分配。但是,研究收入分配不能忽视存量财富分配,存量财富在客观上决定了流量收入的分配情况。因此,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仅着眼于在流量分配上做文章已略显不足。相关方面可将存量和流量两个维度结合起来思考,从完善市场的初次分配、再分配机制,发挥公共消费的积极作用,增强税收再分配能力等方面入手,构建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29.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30.
2022年经济遭受超预期冲击,为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财政支出强度前所未有。财政运行特点体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低后高,非税收入、资源型地区收入高企;支出刚性进一步强化,央地支出占比差距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专项债加力保支出强度;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大,基层财政部门用足再融资还本政策空间。为对冲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出现公共风险“财政化”、财政风险“地方化”、短期风险“长期化”等倾向。从风险演变的视角来看,短期内形势企稳,长期内社会领域公共风险不断扩散,财政支出责任将不断扩大。为此,建议优化调控方式,强化中央在对冲宏观经济社会风险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复苏,用经济发展缓释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用治理效能提升财政对冲风险能力;加速社会改革,防范并应对社会风险向财政责任的无序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