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物业税的定位问题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本文对国内学者关于物业税定位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我国土地公有制这一大背景作为前提,对关于物业税定位的各种不同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并论证了与我国的土地公有制相适应的合理的物业税定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并建立了一个分布滞后模型,验证了政府财政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促进作用,证明政府财政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财政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低,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是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率作为评价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指标,分析了从1999年到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变化,并从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完善税收处罚制度、逐步减少现金交易、增强纳税人的公民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中包舍了丰富的收入分配思想,其中对收入分配的原则、收入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危害和解决途径都有一定的论述.本文对散见于<管子>各篇章的关于收入分配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结合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的现实状况分析了<管子>的收入分配思想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但仍然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优惠开展中国式税收竞争。本文在构建省级企业所得税优惠衡量指标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空间滞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无序的策略互补式税收竞争,并且在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上的竞争比实际税收优惠更为激烈。中央政府有必要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入手,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间的企业所得税竞争行为,但同时也应该保持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财政分权效应假说认为,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以不同标准衡量的财政分权度指标对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产品提供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收入分权度和支出分权度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负相关,支出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正相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  相似文献   
17.
1.建立纳税人信息共享制度的框架。我国当前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无法实现纳税人信息共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有效实现纳税人信息共享的制度性框架,政府部门间缺乏相应的交流。这既增加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的成本,也为纳税人偷、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私人资本较为强大的省份之一,但同时,浙江省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其他东部省份相比却少得可怜。本文以浙江省作为特例进行实证分析,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私人资本的成长是具有促进效应还是压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使用微观层面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构建名义税收优惠和实际税收优惠作为中国各省市税收优惠水平的衡量指标,就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政府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显著的减税效应,实际税收优惠的减税效果强于名义税收优惠,且实际税收优惠具有吸引和培育税源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将税收优惠作为当前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路径,并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利益。  相似文献   
20.
潘孝珍 《上海会计》2009,(11):34-36
企业偷、漏税行为是税务部门征收税款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本文以企业偷、漏税行为的预期收益公式为基础,分别从企业、政府、制度三个方面分析各因素对企业预期收益的影响,并提出减少企业偷、漏税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