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6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1061篇
工业经济   648篇
计划管理   2036篇
经济学   1540篇
综合类   893篇
运输经济   89篇
旅游经济   60篇
贸易经济   1265篇
农业经济   525篇
经济概况   152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1126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及资金来源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深入,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基础,无法再为9亿农民提供真正的"保障".从实际情况来看,构建城乡合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必然的、唯一路径选择.土地所有权拆分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也是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上必然尽早进行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9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对耕地的占用,随之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货币安置办法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对货币安置办法进行评价,进而阐述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供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993.
该文以都市型农业生态功能的加强为背景,参照Costanza等人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研究了北京郊区顺义区近10年来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顺义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1993~1998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125万元,1998~2002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 147万元.总体看,顺义区土地利用结构正向着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但与全国生态服务价值与GDP比值1.25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说明目前顺义区生态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为加强都市型农业生态功能和迎接2008年“绿色”奥运,在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尝试借鉴景观格局的研究思路,对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进行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合理进行土地整治提供辅助依据。[方法]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形状和分布特征,构建了乡镇尺度上的农村居民点综合破碎度评价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居民点整理模式的针对性建议。[结果]以沿海平原地区——山东日照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破碎度综合指数(FCI)能够较好地反映沿海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异特征;沿海地区FCI大于内陆地区,形成了"阶梯状"的空间分布格局。(2)多元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探测出破碎度影响因素;研究区FCI的显著影响因素包括距海岸线的距离、距县城的距离、坡度、道路密度等。[结论]通过分析不同等级破碎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治、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五结合"生态温室生命周期评价及比较分析,发现各类温室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其关键要素,探索各模式改进提升的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五结合"生态温室与国内典型地区节能日光温室和国外同类模式进行环境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五结合"生态温室替代常规模式的可能性。[结果]较节能日光温室,生态温室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气候变化、潜在的环境酸化、富营养化、人体、水体和土壤毒性分别降低了27%, 64%, 27%, 32%, 43%, 97%, 99%和99%,综合环境指数降低98.6%,环境效益大幅度提升。与国外同类模式相比,由于充分利用太阳能,中国常规模式在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优势明显,其他各项环境指数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五结合"生态温室各项指数全面优于或接近国外同类模式。[结论]以"五结合"生态温室为代表的生态模式能够解决国内外温室发展面临的众多瓶颈问题,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华南4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是中国龙眼的主产区,而寒害是龙眼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寒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其发生规律对防灾减灾与区划布局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根据《龙眼寒害等级标准》(QX/T168-2012),选取影响龙眼寒害主要影响因子,计算华南4省64个站点52年(1961~2012年)龙眼寒害指数(Hi),确定各级别寒害的发生频率,运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与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华南4省寒害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52年龙眼寒害指数矩阵、主要发生月份(11月至翌年3月)寒害指数矩阵的经验正交分解(EOF),提取第一时间分量,分析寒害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气候变暖影响,华南地区平均积寒随年代呈减少趋势,有利于寒害的减少。华南4省寒害空间分布呈明显纬向分布,寒害发生频率由南至北增加,寒害还与地理位置有关,发生频率由沿海至内陆增加。寒害时间分布特征为:1~2月为寒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月份,体现年寒害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年寒害发生的最主要时段,但发生频率随年代呈现明显减少趋势。11~12月与3月不是年寒害发生的主要时段,发生频率相对低,但个别年份仍有可能出现较重寒害。通过与历史寒害记载对照分析,表明寒害时空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历史实况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切实解决我国长期面临的农业资源禀赋家底不清楚、农业资源更新不及时、基础数据共享不充分等实际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率先启动了"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系统建设和服务应用。[方法]文章在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与分析要求,甄选出了典型样点县(市)农用地资源数据库(2010~2015年),作为农用地资源态势分析和研究的依据。[结果](1)耕地、林地是典型样点县农用地主要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占土地总面积均在40%以上。2010~2015年,全国各样点农用地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呈现总体增加的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76%,主要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地区,耕地减少的地区主要在快速发展的中部区域。(2)2010~2015年耕地质量呈现整体下降态势,这种趋势在我国中部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尤其明显。草地、园地面积均有明显减少,年均减少2.10%和2.02%。(3)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全氮含量平均值、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及土壤pH发现,东北地区样点的有机质含量高,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南部地区的土壤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较高,华北地区普遍偏低。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地区分布在中部地区,而南部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中部地区的p H普遍偏高,土壤呈碱性,南部及北部地区的pH偏低,土壤多为酸性。[结论]近些年来我国耕地数量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但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不容忽视。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亟须进一步加大农用地资源整治与保护力度,加快国家农业资源基础数据建设与共享,加强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前沿的技术方法和科学决策研究,为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地关系,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管理工作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出现的诸多土地问题说明了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的不足,如何提高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水平迫在眉睫。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讨论了管理学理论在我国土地整理中的应用,并对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99.
矿山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许多矿山或矿业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绿色矿业道路;矿山公园是这一思想的最佳体现。矿山公园的突出特点是,变被动的恢复型环境治理为主动的发展型环境保护与开发,对矿山或矿业城市的资源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多重意义。国内外矿山公园建设刚刚起步,应在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矿山公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必须准确把握河北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区域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应当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