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54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近日拜读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震教授与太平洋证券高级研究员周明剑的新作<中国大收购--中国企业崛起的海外艰难征战>,对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原因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也对海外并购艰难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62.
以资金规模而论,私募基金堪称中国目前最大的"灰色部落"。从理论上看,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并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在国际上,既有经营相当成功的公募基金,也有折戟沉沙的私募基金。然而,就中国而言,我们相信,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市场化将为中国基金业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制度演进的重要线索和活力。私募基金写入《中国投资基金法》的消息传出,长期徘徊于监管之外的市场自发创新的产物——私募基金跃入人们的视野。考虑到"基金黑幕"事件以及中国股市的整体现状,对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人们在感到好奇之外,还增添了几分希望。尽管中国证监会强调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并给予公募性质的基金以许多倾斜政策,但是,地面上的这些基金显然并不足以代表未来。在这个阶段,如何全面认识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功能、影响,如何确定私募基金的政策走向?是将这些私募基金纳入公募基金的管制渠道,还是以私募基金的形成和发展为契机推进基金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作为国内第一篇全面分析私募基金及中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报告,将就私募基金九大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63.
9月11日上午8:45—9:00点,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便遭受了这样一场可怕的恐怖袭击。此次事件发生后,举世震惊,布什称之为"全国性悲剧",并定性为"战争",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们也纷纷进行了遣责,在政治家们对国际恐怖主义进行强烈声讨的同时,我们以专业的习惯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9.11"对全球经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人类的诺亚方舟该驶向何处,才能确保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4.
关于新经济的九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后工业社会经济形态的合理命名应是信息经济,而不是“新经济”,其起源的标志是电脑的出现,而其代表则是因特网。信息经济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全球一体化的过程,我国加入WTO后,这一进程在我国将会大大加快。不能将“新经济”归类于泡沫经济。能成为“新经济”主流的企业将诞生于那些借网转型的传统巨人。只要有知识增长和持续创新,人类社会不会存在最后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65.
高辉清 《董事会》2005,(11):26-27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毫无疑问会影响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年前,笔者提出,中国要在未来20年内,或者说继亚洲四小龙之后40年内,成为第一个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国家,就必须依托以下五大动力:国内经济国际化、消费结构高级化、民营经济扩大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和城市化。但事实表明,“城市化”(这个被我排在倒数第一位的动力)在新一轮经济景气上升阶段几乎发挥了第一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近来中国金融中心之争有些白热化,不仅香港、上海、北京将金融产业作为自身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也开始加入角逐的行列中来。香港虽然为其悲情表象所掩盖,但香港的金融传统和《基本法》保证了内地城市无法企及的金融中心地位,并隐约有可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尽管这会给港币带来伤害。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并不影响其成为中国银行业中心的地位,强烈的总部效应,和不能不选择的以金融行业为突破口的策略,使得北京对金融的情感比上海来得更急迫。上海已经有了金融市场雏形,有了外资银行的青睐,甚至有了企业家给政府服务的掌声,但是上海却在金融定位方面飘忽不定,缺乏强烈的危机感。成为金融中心不是各级政府拍脑袋就可以上的项目,对大多数城市,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相似文献   
67.
68.
“十六大”报告的亮点很多,但从当前人家关心的程度来看,其中最亮的点无疑是“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之所以能够引人们如此广泛的关注,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说,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创新中,它是惟一一个可以在技术层面进行操作的创新。另外,它涉及到总规模高达10万亿国有资产的运作,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年,曾经有人提出“股市救国论”,希望依靠股市的发展将中国历史上沉积下来的许多重大问题包括国企改制、银行呆坏账、社保体系等一举解决。然而,实践证明:股市不是神仙!它不仅没法承担上述重任,相反,自己还面临着向规范化市场过渡的战略调整。现在,国资委还没有出生,人们就已经为之编织好了许多美丽的花环。有少数人甚至认为,在成立国资委以后,中国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等,都将不再成为问题。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能不提醒:对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否则,国资改革有可能重蹈股市的复辙,成为隐藏在鲜花丛中的陷阱。  相似文献   
69.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祸从天降。试想呼啸的台风突如其来地将温暖之家从房子的根部拔起……这样的惨景曾在东南亚国家、东亚国家以及南美的阿根廷等如幽灵般一再上演。如今,许多人都在问:中国会是下一个吗? 博士咖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安全。为此,在2002年中,曾经推出过中国财政危机的报告和中国金融风险的评估报告。本次博士咖啡,我们邀请到一直关心研究中国金融危机的徐滇庆教授加盟,共同探讨进入WTO轨道后的中国银行业危机问题。基本判断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并加快改革,中国银行业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在未来10年中几乎是100%。其爆发的版本可能有2005版本、2008版本以及日本式版本3种。研究中国银行业危机,如同当初我们研究财政危机,真正目的乃在于避免危机真的发生。所以,我们希望,所关注的问题能够得到重视,所点明的漏洞能够得到及时弥合,而所给出的危机预言最终并不被现实中国所应验。今日种种,不过是盛世危言;明朝起来,东方太阳依旧灿烂。  相似文献   
70.
1改革之动因:起源于3个基本判断 作为"十六大"报告中专门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国资委"成立的动因显然不能只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或"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等层面上去理解.要搞清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认清,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