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余琛 《人力资源》2005,(12):50-51
肖先生是A公司的年轻工程师,被公司派往国外培训3个月以后。技术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很快.他对公司安排给他的职位感到了不满,薪水也让他觉得难以接受.于是决心另攀高枝。他给B公司寄去了应聘材料.后者对他的材料很满意.决定录用他。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与经济契约的耦合——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琛 《企业经济》2007,(6):137-139
委托——代理关系不同于一般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关系的长期稳定,并且含有心理、情感交换内容,因此,仅仅依靠经济契约很难保证关系的稳定。心理契约可以在双方关系继续的情况下对违约人进行惩罚,它自我执行的可能性很高,有助于维护双方关系的稳定。所以,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心理契约应该与经济契约耦合。  相似文献   
13.
薪酬效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余琛 《企业经济》2002,(12):96-97
引言 任何一个企业都相当重视薪酬制度,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薪酬制度有效性如何.但如何评价其有效性,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个难题.目前许多做法是:将组织绩效与薪酬制度有效性等同起来,这是一种简化了的做法,反映出目前还没有一种成熟的可应用于实践的评价工具.试想,如果组织能够熟练、准确地评价薪酬制度的有效性.薪酬调整决策就有了依据,薪酬制定的确定也有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心理契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余琛 《经济论坛》2004,(19):144-145
自2001年以后,国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日益繁荣,据笔者查阅,1989~2003年国内关于心理契约研究文献约有60篇,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2000年以后。可见,国内对心理契约的关注始于该世纪。下面是对这些文献的总结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琛  沈锋 《经济论坛》2000,(16):20-21
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中心,体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它是一套全球性的、综合的、长期的关于人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思想与发展战略,想在未来取胜的企业必须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正如美国第二大化学工业公司总裁、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戴维先生所说:“在你一开始选择确定企业的产品及考虑它的发展战略时,就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以,在全社会呼吁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企业发展绿色宣言》也表达了企业界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诚意和决心。 笔者认为,企业考虑可持续发展,应自觉地…  相似文献   
16.
17.
18.
余琛 《人力资源》2006,(13):36-37
无奈的选择 2005年3月,在一家全国知名大学组织的毕业生招聘会上,一家著名的通信公司向应届毕业生小李同学表示了录用意向。小李是家中独子,父母很希望他回原籍工作,为他在家乡联系了一个实力、待遇都很不错的国有企业。小李这时心里很矛盾,因为那家通信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多次给他打电话, 催他签订就业协议书。公司这么有诚意, 说明很器重他,小李好生感动。他决定到通信公司上班。  相似文献   
19.
余琛 《中外管理》2004,(7):52-53
无制度,就意味着人治。但人治是否一无是处?最近杨摄宁博士认为:“人本”就是“人性”,而“人性”中就有“人治”的成分。信不信由您,万事不可走极端。  相似文献   
20.
知识型员工的职业高原现象成因及其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决定了组织将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扁平化组织自身固有的特点注定他们更容易遭遇“职业高原”现象。如果不及时突破这种现象,必然对本人和组织都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分析知识型员工遭遇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突破职业高原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