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分析ICT技术在新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识别影响ICT技术应用的促进和制约因素;比较分析中国和欧洲(英国、德国和希腊)新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ICT技术的应用情况。以ICT技术的复杂性以及ICT技术在新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调查为基础的,从(1)供应链的功能,(2)供应链的商业模型,(3)供应链的覆盖范围三个维度,重点考察了供应链的三个主要功能: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以及运输和配送管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部门结构与moore结构研究了1978~2000年我国渔业产量结构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品部门结构变化与产量增长具有“一增一减”的变化规律,且增加和减少的幅度逐渐变小,这表明我国水产品部门结构日益趋向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规模的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大,保持一定的储备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节是必须的。然而,长视角地观察中国粮食生产的未来与前景,我们在加强粮食储备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农业资源,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储备,以便未来出现人口高峰时,能够从容地生产出足够的食物,确保国家的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追溯系统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机制及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信息技术和可追溯理论相结合建立基于可追溯性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在追溯体制实施的背景下,水产品供应链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管理模式有了改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追溯系统的实施对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机制,分别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分析了对物流和信息流的影响,从供应链行为主体角度分析了对各自的行为影响及相互之间关系的改进;探讨了追溯体制下水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改进。最后通过海南省某水产品企业供应链的实证分析,说明追溯体制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三年来,中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1995、1996、1997三年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46650、49000、49250万吨。全国各地粮仓爆满,市场供应充裕,价格稳定,少数地区还出现了"卖粮难","布朗旋风"仿佛已成过往烟云。但是客观、全面、冷静地分析中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供应链伙伴能力的概念并从购销相互关系角度对供应链类别进行了划分;并对中国新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描述;最后,讨论了供应链伙伴能力变化中呈现的供应链管理结构,并探讨了中国新鲜农产品面临的物流挑战。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成为发展都市农业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都市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实时获取,并通过有效的传输手段反馈到生产环节,使整个农业过程更高效、更安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农民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掌握农作物所处环境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还可以提供数字化远程服务,甚至可以进入农村社会管理系统,使农村也进入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山区建设必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山区建设的主题依然是构筑山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帮助山区人民摆脱贫困,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恢复、保护和利用好山区资源与生态环境,使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对于这样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发展任务,市场经济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观赏鱼市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建立观赏鱼市场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在分析观赏鱼市场信息和数据流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设计,主要是子系统设计、网络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组件设计及安全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结构调整时期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储备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充足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农业结构调整又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创造了条件。在农业结构调整时期,必须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与保护,以便在农业遇到自然灾害或国际社会动荡时,能够通过具体生产过程的组织、运筹与调控,使储备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粮食产量,确保我国的食物安全,这是实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以粮食生产能力储备的内涵开始,论述了进行这种储备的理由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