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3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构建劳动供给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及劳动供给时间特征的关键变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家庭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现显著正相关;养老金水平、户口迁移变量与老人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与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参保养老保险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正向促进效用;养老金待遇水平变量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削弱效应;医疗保险参保变量对老年人劳动总供给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对农业劳动供给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变量对老人劳动总供给时间、农业供给时间有显著削弱作用,对非农就业劳动时间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户口迁移政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近日,武汉大学邓大松教授等承担完成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结构、主干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研究”项目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是1999年4月,由教育部下达给武汉大学承担的。课题成果中的6门主干课教材已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并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是在吸收诸多院校的意见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众多院校共同参与的结果。它以良好的可操作性服务于各院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3.
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即筹资问题,是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基础环节,目前已成为困扰各国政府财政体系,尤其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的"瓶颈"。文章旨在通过对社会保障筹资进行合乎国情的界定,实现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筹资是在一定的组织和资源条件制约下为实现社会保障给付及待遇而筹措和供给资金、有价证券、物资及有关设施、服务、工作岗位等,最终形成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随着我国公共收入的增长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国家财政为各行各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公共收入的大幅增长并没有解决所有的财政问题,财政资金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公共支出绩效评估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对解决财政资金管理及运用上的诸多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旨在从行政文化角度对中、美两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估进行比较分析,借鉴美国在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方面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估体系,确切的说是重塑和创新我国的行政文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5.
时不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或主动或被动给企业老板开口子——投资建厂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我们知道,作为社会保障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是依法强制实施的,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而参加社会保险意味着投资者要缴纳社会保险费,固然会增加生产成本。那么,社会保障是必要的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6.
2016年初有政府官员提出要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合理强化医保个人缴费责任,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部分社会保障学者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了"退休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是否缓解医疗基金支付压力的良方"专题讨论。讨论从退休人员缴纳医保费问题的可行性开始,逐渐深入到医疗控费、公立医院改革、政府角色定位和长期护理保险等医疗领域重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7.
一、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基本条件和直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也可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原理发生了变化:其一,工业经济以物质为基础,主要生产要素是能源、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等。因为物质是稀缺的,所以遵循“稀缺原理”,经济增长服从“增长函数”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而知识是相对丰富和可以共享的。其二,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理,知识经济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