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76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政策背景下,辽宁省的工业化进程必然加快的现实条件下。研究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现状进行,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庭院生态农业从其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已成为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依据庭院生态农业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系统性特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庭院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创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构筑庭院生态农产品品牌等促进庭院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23.
翟印礼  刘强 《农业经济》2005,(10):19-21
东北亚区域合作对处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十分重要,对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来说,更是一场机遇。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探讨如何适应加入WTO对地区性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提出的新要求,加强辽宁省与日本、韩国在农业领域内的合作,探讨合作发展的途径,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利用朝阳市和彰武县154份农户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采用正向纳入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模型在5%的显著水平上做变量剔除,研究表明:显著影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影响因素主要有6个,分别是农户年龄、家庭经营林地面积、林龄结构、是否有林业收入、是否有林权证和机械化程度。农户年龄越大,参与退耕还林的概率逐渐降低;林地面积越大,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概率越大;合理的林龄结构有利于增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概率;保障并增加农户林业收入,利于扭转林业收入的负作用;农户拥有林权证,可以扩大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概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使农户参与到退耕还林中。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利用辽宁省12个调查村1200户农户15年的资料,详细分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是辽宁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取决于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城乡互动。  相似文献   
26.
从林农自身特征、家庭生产条件、家庭经营状况、社会环境特征、经济环境特征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假设,确定出影响林农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社行为的13个变量,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变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林农的文化程度、家庭林业生产人数比值、林地面积、林产品销售价格、自筹经营资金比重、政府是否配合建立合作社、林农参加技术培训次数以及所在村贫富差距8个变量对林农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沈阳市为倒,利用对辽中、法库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利用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资金使用去向、满意程度等,剖析了非贷款农户未参与抵押贷款的原因,对影响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有48%的农户将抵押贷款用于扩大非林业领域生产活动,这与国家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初衷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贷款利率高低和还款期长短等因素对林权抵押贷款有显著影响,即当前林权抵押贷款利率较高和贷款期限过短是制约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非贷款农户不选择抵押贷款获得发展资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我国农村城市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农村城市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仍然存在着城乡矛盾突出、城镇分布凸现区域均衡趋势有及农村城市化基础薄弱、农村城市化资金短缺、农民素质和收入有待提高等问题,就此,本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辽宁作为关键省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开发辽宁农村人力资源对于促进辽宁经济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0.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制度经济学观点,以“制度变迁”为切入点,分析2003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动因。同时,结合现实因素,运用博弈分析的观点,从林农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竞争关系出发,在市场竞争、外部性和效用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此次林改的现实原因。并且通过分析的结论做出了林业产业要融入市场经济,政府要转变林业职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