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9篇
计划管理   4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保险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并购风潮。国际保险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资料显示.1996年,全球柯382家保险公司完成了兼并和收购工作.  相似文献   
22.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只重视保费收入,而轻视资金运用。近年来随着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保险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运用已成为保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合理、充分、有效地运用保险资金,增强企业后劲?如何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保险职能?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情况又怎么样?资金运用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和措施?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特组织了这次专题笔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3.
2008年8月1日,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终于在历经13年曲折后在我国正式实施。尽管一些学者认为这部法律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然而它的实施无疑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今,《反垄断法》实施5周年来,在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12起垄断案例中,9起是由保险行业协会组织达成的垄断协议。  相似文献   
24.
一、财产保险公司发展非车险业务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占财产险总保费收入60%以上的车险业务赔付率呈上升趋势,有的公司已处于盈亏平衡点或亏损状态,车险业务的盈利空间及对总体承保利润的贡献度正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5.
26.
伴随我国"入世"的现实,我国保险业已经跨入了全面开放的新时代,外资保险巨头将陆续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一场逐鹿中华、百舸争流的保险大战已拉开帷幕.在新的形势下,作为我国保险市场主力军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如何寻求新的发展战略应对"入世"的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认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必须实施十大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担当起发展我国民族保险业的重任.  相似文献   
27.
<正>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劳保医疗制度,其经费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负担;二是公费医疗制度.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三大改革内容之一,而医疗保险又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本文就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28.
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比例一直维持在60%以上,是财产保险的支柱险种,但自2000年以来,车险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其利润贡献度与其保费占比严重不匹配,车险"高保费、高赔付、低效益"的经营现状,直接影响到整体财险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在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中,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加强经营管理,降低车险赔付率,既保持良好的发展速度,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正越来越引起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机动车辆险赔付率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降低车险赔付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间的竞争主要转向以经济竞争为主,同时各国在开展激烈竞争的同时又趋向合作和协调,无国界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统一的国际市场正在形成.1997年12月31日,全球金融贸易谈判达成的协议就包括有关“所有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这对保险市场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需要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