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4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财政金融   1059篇
工业经济   508篇
计划管理   1711篇
经济学   1630篇
综合类   840篇
运输经济   75篇
旅游经济   78篇
贸易经济   892篇
农业经济   561篇
经济概况   1210篇
邮电经济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竞争、产权、公司治理三大理论的相对重要性及交互关系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对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的绩效差异,文献一般从三个理论角度进行研究:竞争、产权与公司治理。但是我们认为其中的各种观点都只强调了某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对中国5大城市7个行业的700多家公司在1996—2001年运营情况的调查数据,分别从单因素效应、多因素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对以上三个理论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当分别对各单个因素进行考察时,各因素都对样本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然而当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察时,我们发现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作用相对重要,而竞争效应则不甚显著;(2)在产权与公司治理,以及产权与竞争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替代性;(3)非国有企业在某些治理机制方面比国有企业显示出特定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对于国有企业绩效影响大于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现有的理论观点都有其片面性,对企业绩效的全面的研究需要将三个理论体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我们的研究将对中国正在推行的民营化浪潮,以及改善公司治理和完善市场竞争,都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本文试图利用寻租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渐进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腐败形式——行政垄断的本质、成因、形式、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现有对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研究,提出了转型经济中腐败现象的新的分类;并对行政垄断,主要是行业垄断的经济损失规模及租金的耗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最后,回顾了中国反垄断改革的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议程。  相似文献   
93.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电信改革的历程,探讨了网络融合的方式及其对电信业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就通过网络融合进一步推进中国的电信业改革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4.
工艺流程创新对市场结构及绩效影响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了工艺流程创新对市场结构及绩效的影响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工艺流程创新在产业内企业中的深入展开,将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的持续改善,而市场结构出现先集中后分散的趋势,生产者剩余可能持续改善,也可能先增加后减少.因此,评价产业组织状态应当克服忽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变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95.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元,是我国经济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自然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概括出县域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即:资源型经济模式、区位优势型经济模式、区域人文优势——民营经济型模式、特色经济型模式以及外向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97.
该文采用社会学功能分析的方法,从显功能与潜功能两个角度对当前城市居民住房梯度消费进行研究。住房消费的显功能主要包括居住功能与投资功能,潜功能则包括资格许可功能、社会认同功能与邻里交往功能。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在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结构特征,这也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合理的住房消费梯度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98.
消费波动小于产出波动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们发现东亚主要经济体普遍存在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的现象,初步分析表明这与各经济体的经济转型有关,我国转型期以来比较剧烈的总消费波动应主要归于居民消费行为的转型:(1)以1990年为界,我国居民总消费自经济转型以来的前一个时间段中波动比较剧烈,之后则趋于平稳。进一步地,由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而后推进到城镇,相应地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在两个时间段中的波动幅度也出现了明显差异;(2)消费的剧烈波动往往出现在转型早期,在转型后期大部分东亚经济体的消费序列开始变得平稳;(3)耐用品不能解释我国消费的大部分波动性。  相似文献   
99.
战后60年代第一次农业革命(绿色革命)的兴起·显著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生物技术革命的风起云涌,又引起一场新农业革命(白色革命)的悄然兴起。新农业革命(基于白色农业)必将导致农业结构从自然型向人工型转换,从而在21世纪内将实现现代农业转向“未来大农业”的结构重组。21世纪必将是农业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10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武汉这个中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如何顺势起飞 ,关键在于武汉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处于中部承东启西 ,九省通衢 ,基础强劲的武汉特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也会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落实。武汉立足于其区位综合优势 ,从集散功能、生产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发展出发 ,借西部大开发之势重构和强化其金融商贸中心功能、交通枢纽功能、通讯信息中心功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生产和服务中心功能 ,是武汉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