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趋势,然而在以金融业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早已完成服务转型的全球城市受冲击却最为显著。为了给我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的空间布局。三大全球城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制造业,只是在门类上向都市型工业转型;纽约和伦敦主要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环节,而东京拥有部分制造环节;不同价值环节的部门在空间布局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总部、信息部门等位于城市中心,而制造环节向边缘地带甚至其他城市转移。我国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在门类和空间布局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制造业总部等服务部门,并促进企业布局走向区域一体化,使城市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40个交通出行样本数据的计量分析,建立了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多元回归方程,发现城市规模是影响单中心城市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主要因素,公交车分担率的提高相应增加了平均出行时耗,而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有利于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居民通勤与健康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但已有研究缺乏基于全国跨城市居民通勤时耗与居民全方位健康关系的检验,也缺乏对性别和通勤经验的异质性分析。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检验了通勤时耗与居民自评健康、客观健康、健康行为与结果、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通勤时耗会显著降低居民自评健康、增加居民感觉身体不适的可能、减少居民睡眠时间、降低居民心理健康。异质性分析发现,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即通勤时耗对健康的负面效应对男性居民更弱。除客观健康外,通勤经验能够缓解通勤时耗对居民健康的负面效应。因此,缩减居民通勤时耗、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是明显的,上海港是全国最大的国际通航港口,199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中外航运公司云集上海,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部已进驻上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集装箱船队也将移师上海;刚刚组建的上海组合港则进一步奠定了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坚实基础。但是,也存在着不利形势,近几年来上海港口的吞吐量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连续下降,扭转这一趋势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初叶的远东地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开始,上海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不断变迁,其国际竞争力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上海正处于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迈进的重新崛起阶段。从上海竞争力的变迁过程可以总结出若干规律,这是指导上海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经验。从十个领域的定量分析发现,上海在总体实力、国际化和区域实力方面表现出持续攀升的地位,在产业能级、金融体系、物流贸易和生活设施四个方面都有值得关注之处,而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信息文化三个领域,上海的表现差强人意。这些结论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把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1999年仍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从1998年内需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地遏制了经济的下滑态势,为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也应该认识到,在我国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内需政策的实施确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从而限制和削弱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对这些问题的提早考虑和预防将有助于优化1999年内需政  相似文献   
19.
今后几年,扩大内需将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市场一般消费品日趋饱和;住宅、汽车等耐用品难以短期内实现消费的形势下,启动占全国70%人口的农村市场需求;无疑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加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第二次综合交通调查表明,公交乘客大幅度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比例急剧上升,客运交通结构与道路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改善交通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通常认为,以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系统是上海中心城区客运交通的理想模式。但由于轨道交通的建设费用高昂,周期长,轨道交通网络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因而,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应在挖掘现有的交通设施潜力,提高现有的地面公交运行能力方面下功夫。据世界银行专家调查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交通拥挤,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现有道路使用效率低、交通管理差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