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38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冷战后,世界各国都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本国经济上,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将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发达国家的产业整合浪潮由此而兴起。与以往的产业整合浪潮不同,此次的产业整合浪潮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
再论市场机制下的地区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论市场机制下的地区发展问题孙早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地区差距问题都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作者并不否认自然因素等的作用,为分析问题方便起见可将其它因素视为给定)形成、发展,乃至激化都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始于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使...  相似文献   
33.
家族制与中国私营企业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了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效应。研究表明,在资本密集度较高的战略性产业中,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正效应不显著;不同所有制企业的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R&D投入与产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6.
企业安全生产滑坡、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表面上反映了部分企业家、政府官员的不道德、不作为,背后则是因为受到"政府与企业联盟"逻辑的支配。以"向地方分权与促地方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制度安排为背景,本文发展了一个有关"政企联盟"的概念框架,分析了转型期的政企关系从"共容型联盟"转向"紧密型联盟"的内在逻辑。本文进一步证明,"紧密型联盟"的形成既是分权模式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央政府管治努力被拆解、市场经济负面效应被最大程度释放的根源。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曾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分权模式开始陷入地方竞争的困局,进入到了一个高成本支付期。  相似文献   
37.
孙早  刘李华 《财贸经济》2019,40(2):131-146
创新型经济的本质要求在于有效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企业家精神。降低不平等程度及其对企业家精神的负面影响,对于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进而实现更"充分"和更"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从企业家精神(创新供给)的角度出发,刻画了不平等影响企业家创新的机理,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相关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不平等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本文发现:(1)机会不平等显著降低了企业家精神,努力不平等对企业家精神有积极影响,收入不平等与企业家精神呈现倒U型关系;(2)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能部分抵消机会不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激发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下降能部分抵消机会不平等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作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3)机会不平等仍然是制约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而努力不平等尚未起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降低社会成员的机会不平等同时增加努力不平等,保持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从而有效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企业家精神,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38.
39.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史,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对产业政策的认知便是不同时空下这种关系的具体反应。文章通过对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的认真梳理,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演进的大致线索。研究表明:产业政策理论遵从"思想—实践—理论"的发展脉络,随着对市场认识的深化而逐步演进。从早期的替代市场论到市场增进论,再到强调促进竞争的激励相容,产业政策与市场之间逐渐走向共生共容。微观上,将企业异质性纳入产业政策效应的分析框架,奠定了产业政策作用机制的基础;中观上,更加重视特定产业、地区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宏观上,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相结合,探究组织和制度对产业政策行为主体的激励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逐渐达成共识: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是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生产率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以1993-2011年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分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经验层面上系统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资源错配对中国非农部门TFP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相对于中国制造业TFP的持续改善,服务业的TFP则长期徘徊在低位,二者之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在进入21世纪后明显加重,造成非农部门TFP近40%的损失;(2)21世纪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资源错配绝大部分来源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错配;(3)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普遍高于劳动力错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现阶段的产业政策目标主要应定位于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