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1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73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36篇
贸易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论会计信息与报酬契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的一大特征是其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职业经理控制着公司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经营权 ,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个委托—代理关系中 ,所有者 (股东 )是委托人 ,经理人员是代理人 ,作为理性人 ,他们均以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的 ,双方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冲突。股东主要关心红利额及股票价格增长趋势 ,经理人员希望获得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 (如社会地位、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自身人力资本的增值等 ) ,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股东 (委托人 )不可能完全地观察到经理人员 (代理人…  相似文献   
162.
会计信息目标的一种理论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一直沿着两条不同的思路展开,即规范性目标和实证性目标,本在分析两种目标体系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出会计目标三分法的基本结论,并认为:会计的终级目标是实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63.
本文首先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信息分工和授权治理模式,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嵌入内部控制治理框架的调节变量自然影响着它们的输出结果,在此基础上,文章根据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特殊性,具体给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四种不同的授权治理模式,为较好地解决内部控制的人力资源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4.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基于权力制衡的原理构筑框架的,通过组织权力的制衡与牵制以规范权力配置及其行使,但对于权力制衡系统背后所蕴涵的信息机理和信息权保障却很少研究,以致现实中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基础和传导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深入运用,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因而现代内部控制的治理逻辑必须从基于权力制衡观的视角向基于信息观的视角转变,重视信息作为控制的载体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5.
刍谈自创商誉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它可以使本企业获得超额利润。长期以来,会计界一直奉行的一条规则是:只有在企业购并中取得的外购商誉,才能在会计上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予确认。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笔者认为,在会计上自创商  相似文献   
166.
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如果说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制衡机制,那么有效率的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则是这些权力制衡的重要前提和手段。合理的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政策和程序。公司控制权矛盾的变迁是引发内部控制治理功能变迁的基本原因,公司控制权的和谐配置是内部控制功能实现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7.
本文对2008—2010年间我国ST和PT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的统计分析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各项目发生频率在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序列分布上均存在着差异,进一步通过实证方法对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提升了我国ST和PT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8.
以2007~2009年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引入中介变量的研究方法,检验并揭示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影响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作用。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低,盈余质量水平越低;股权制衡能力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高,更利于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越高,但盈余质量越低。总体看,内部控制对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具有传导效应,但是显著性存在差异,对股权结构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要显著高于对股权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的中介传导效应。  相似文献   
169.
金融危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几个主要的经济体都暂停或者修改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主要原因是其中的国家或者地区政府急需遏止不断下滑的经济信心指数。对于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最可怕的是经济的崩盘,现在最实用的方法可能就是暂停或者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从各国将修改或停止使用“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来看,反对这项会计准则的人们是“胜利者”,各国政府不但接受了这种观点,而且用实际行动来“治理”这一“问题”以达到救市的目的。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本文在对事件进行简单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0.
本文以2008~2014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202家有风险投资参与的IPO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风险投资参与公司治理及其背景异质性对被投资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及向企业派出董事比例对风险企业IPO前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是向风险企业派出专业董事比例与IPO前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区分不同背景风险投资的研究发现,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向企业派出董事、 专业董事及其持股比例有助于减轻企业IPO前盈余管理程度,但是上述研究结果并未出现在独立背景风险投资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中.尽管风险投资普遍成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但是其治理能力和效果却受到不同制度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这为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环境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