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二重经济开放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考察了二重经济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出口数量的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不明显,而出口质量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区际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在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上,出口开放与区际开放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区际开放强化了出口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所引发的大幅度关税减让为背景,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和工业企业大样本微观数据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的企业成长及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产品关税减让对企业成长没有明显影响,而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则显著促进了企业成长,贸易自由化在总体上体现为有利于企业的规模扩张。分组检验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本土企业、非出口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分别大于外资企业与出口企业。此外,最终产品与中间投入品的关税减让分别降低和提高了企业规模分布的Pareto指数,贸易自由化在总体上有助于使企业的规模分布变得更加均匀。进一步的分组研究还发现,最终产品关税减让对小企业造成较大负面冲击,而中间投入品关税减让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23.
24.
基于我国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文章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探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同阶段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情况,结果表明我国1978年以来的外贸体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总体上随改革的深入而变大。  相似文献   
25.
26.
毛其淋 《金融研究》2019,463(1):72-90
本文以中国政府2002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所引发的外资自由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评估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资进入不仅显著提高了创新程度,而且还有利于延长本土企业的创新持续时间。此外,我们还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使用专利申请数衡量创新以及采用FDI溢出指标刻画外资进入程度之后依然稳健。最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了外资进入影响本土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发现研发能力增强与融资约束程度降低是外资进入促进本土企业创新的两个重要渠道。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中国近年来引资政策的绩效提供了微观依据,同时对于如何有效促进本土企业创新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对外经济开放和区域市场整合内生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198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实证检验了对外经济开放和区域市场整合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经济开放和区域市场整合对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且二者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在对外经济开放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区域市场整合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较低,而在内陆地区则恰好相反。本文为理解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提升地区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8.
毛其淋 《产经评论》2012,(1):111-125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综合考虑国际贸易和FDI因素的对外开放指标和综合考察4类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规模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研究基础设施规模、对外开放与省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基础设施规模是否提高了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规模都显著地促进了省区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规模每提高1%,将导致人均实际GDP提高0.379%和0.251%;基础设施规模提高了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的地区,其对外开放对省区经济增长的偏效应明显地高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最后从动态过程看,对外开放对各省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基础设施规模对省区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在部分地区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9.
毛其淋 《财经科学》2011,(9):94-103
本文采用双倍差分法考察了西部大开发对中国西部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显著地缩小了中国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在选用衡量收入不平等的不同指标和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主要通过吸收外资、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途径来缩小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30.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系统地评估企业出口行为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在出口后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提高;(2)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出口主要通过出口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对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产生积极影响;(3)因企业出口密集度、企业规模、融资约束、所有制、贸易方式以及出口目的国的不同,出口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企业出口行为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积极影响,这意味着鼓励和促进有能力的企业从事出口活动、参与全球竞争,对于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