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17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作者通过对西部农村调研证实,西部农村分工简单,大部劳动力集中在种、养业领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大多数无村办企业,少量集体、私有私营企业,基本停留在手工业领域和“家庭作坊”阶段。这是制约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西部大开发,应该明确把“三农”的发展作为战略重点。西部必须更加珍视农民土地权利,以真正赋予农民长期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为保证,以提高农业组织程度和农户经济能力为核心;同时,加快西部农村体制改革,在赋予和保障农民家庭财产权、收益权的基础上,发展基层经济和政治民主,推动村域由传统农业社会加快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30年:回眸与瞻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该文回顾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创立和完善的历程。对农民自发制度创新与国家强力推行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以及"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流转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态势及其效率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元产权模式和制度安排,实现并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立法和制度安排国际研讨会”,集中讨论“农村土垢使用权现有政策、法律、制度框 及改革需求”、“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建设”、“政府在农村土地法制建设中的作用”等议题。本文综合以上讨论中提出的各种观点,论述了中国农村土使用权立法的生要性和紧迫性,介绍农村土地政策、法律法规律设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立法  相似文献   
64.
法律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中国加入WTO,国内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有人对家庭土地经营制度提出一些疑虑,似乎只有打破家庭经营制度才会解决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以及农业产业化及规模经营等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亟需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在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坚…  相似文献   
65.
新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法律建设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66.
中国乡村治理和善治思想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历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体系。论文在梳理中国传统善治思想历史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新时代的发展创新,认为:中国传统善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珍贵价值和现实意义;乡里自治和善治思想转化为自治和善治制度,加上与之匹配的自治组织体系,是乡村自治达其善治目标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中国传统的治理和善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地位和作用,更是新时代乡村善治之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7.
依靠群体力量和集体行动保障乡村基本公共需求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宗族共有、村社公有、亲族伙有共耕、邻里互助等原始氏族公社、农村公社的集体生产、生活及公共品供给方式,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之中仍可觅其踪迹。人民公社时期"民办公助"模式、自农村改革至废止农业税期间的"三提五统"和"两工"模式,本质上都是将农民集体作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后农业税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强调政府财政投入。新时代村落公共产品供给,应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兜底、村组集体保障、基层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8.
农村社会转型,向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土地资源争夺将越来越激烈,土地利益矛盾空前释放。土地流转和大量被征用,必然诱致农村土地制度利益格局的重构。农村土地权利的变迁,总是趋向不断强化国家或政府利益,从而削弱集体和农民权益。发达地区土地流转中强大的行政推动力是以强大的财政实力作后盾,在反哺或回报农民的旗帜下进行的。政权的组织资源和财政资源大量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农民的信任,释放了农民的不满情绪,使东部地区保持了极强的经济活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9.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范例、区域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新政策,事实上推动了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其中:学术研究形态的新乡村建设,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民间实验形态的新乡村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探索性、先导性作用;地方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在欠发达地区表现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在发达地区则表现为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农业产业化与合作化、乡村工业化、村落集镇化或社区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基层治理结构民主化的大趋势。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0.
本文认为 ,西部地区农户财产和农户就业机会严重不足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和体制因素 ,提出西部大开发要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同步推进 ,优先富民而后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