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7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理顺经济建设思路:数量增长模式的特征与经济改革的重心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从建立之日起,经济建设的模式一直是数量扩张的增长型模式,这是由我国特定的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决定,既是我们的主观选择,又是不得以而为之的客观必然。从五十年代的“赶英超美”到文革期间的“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从七十年代的  相似文献   
102.
<正> 一个时期以来,金融形势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由于1992年银行信贷被控制在计划之内,增长幅度只有19.5%,而现金投放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幅度达到36.4%,由此使许多人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当前金融形势中信用情况问题不大,主要问题是货币供应量过大。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货币基本正常,信用则潜伏着危机。  相似文献   
103.
中国金融学院黄志凌、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周月秋撰文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轨迹及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活动特征,并指出在中短期内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开拓公共市场业务的前期准备工作上。  相似文献   
104.
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如何从传统的以合规性、合理性为核心转向以尽职尽责为核心,已经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续接上期) 四、信达实践:债转股实例分析、资产重组技术创新与债转股后股权退出通道的设计 1999年下半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逐步启动,尤其是债转股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各种不同的观点、评论纷至沓来,究竟信达目前完成的债转股项目的情况如何?我们在此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国居民的金融否决权与私人财经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财经服务是银行业务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许多银行机构来说,甚至是其最主要的业务支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作为中国金融业主干的国有银行(主要指具有经营职能的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一直没有对私人财经服务予以应有的重视,私人财经服务的范围比较狭窄,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一、金融单向转移机制对私人财经服务的忽视 在传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结构下,我国居民与国家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并不具有完整意义上的金融关系特征,实际存在的只是单向金融转移关系。即居民将有限的货币结余存入银行,银行集聚的闲散货币资金只对国营企业和部分准国营企业发放贷款,从而使居民的货币结  相似文献   
108.
一、利率理论的认识误区与辩证思考第一个理论认识:由于生产要素不能自由转移,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相互约束机制尚未形成,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平均利润率规律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等量资金不能带来等量利润,因而约束利率上限的平均利润率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放开利率势必造成利率水平失控。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显然落后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生产要素流动的可能性与现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立足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建设银行一直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巴塞尔委员会就新资本协议向全球征求意见时,建设银行就在人民银行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国内银行业的相关研究,借鉴国际领先银行风险管理的成熟经验,努力将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与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进程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0.
黄志凌 《全球化》2023,(3):20-29
中国经济崛起与中美经济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既不是所谓“美国恩赐”或“美国战略遏制太晚”的产物,也不是中国“吃苦耐劳”的简单推断,根本性质应该是“中国抓住机遇的能力叠加主动培育的基础趋势”。未来中美经济格局变化趋势既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美国。美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对华经济战略已经全面转向,遏制中国经济增速和经济结构升级是其首要任务,中国很难再有像过去那样的宽松战略机遇期。本文认为,中国需要相应调整战略机遇思维,强化抢抓战略机遇意识,迅速提升捕捉隐蔽战略机遇、精准利用突发事件形成的特殊战略机遇的能力,以及想方设法创造机遇的能力。应充分考虑各种极端情景,做好自己的战略安排与相应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