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8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财政金融   2581篇
工业经济   1461篇
计划管理   4218篇
经济学   3704篇
综合类   1843篇
运输经济   129篇
旅游经济   112篇
贸易经济   2220篇
农业经济   1333篇
经济概况   309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577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529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542篇
  2011年   2336篇
  2010年   2263篇
  2009年   1337篇
  2008年   1500篇
  2007年   1327篇
  2006年   1549篇
  2005年   1446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者凭借史料,并参考、评价和补充既有学术史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学进行回溯。作者首先聚焦学术著作、教材和大学课程设置,认为民国时期国际关系学形成于国际关系史学和国际法学的基础之上、并逐渐朝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演进,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是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其次,文章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期刊发表外交论文情况,以《外交月报》与《外交评论》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了民国学者在外敌压境下,放眼国际形势、关注国际格局、思考中国问题,在舆论界发出学术界的声音,尝试以智识指导舆论。国际关系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在百年炮火之下,国人眼界逐步放宽,学界亦秉持务实的精神,为实现中国之自由与平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从了解世界到救亡图存,在西学与中学交汇、政治与公众之间寻求自身的平衡点。百年前的未竟之学,要求我们对整个国际关系加以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际关系学。  相似文献   
992.
两岸在签订ECFA后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双方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两岸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领域目前的合作情况,剖析其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共同治理以及资源共享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建立产业协同机制。文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双方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993.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再次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给金融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由IMF前总裁康德苏牵头、包括中国央行官员在内的18人研究小组于2011年初发表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倡议书《康德苏报告》,提出IMF承担全球最后贷款人职能和建立全球监督机制,以此作为全球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非线性特征使得全球最后贷款人具有重大价值。中国应当积极推动IMF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并逐步推进全球监督机制的建立,这不仅有助于国际金融稳定,而且将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人民币升值的财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所产生的财富效应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其传导渠道表现为,通过物价变动效应、资产选择效应、收入预期效应、资产重估效应和投资变动效应来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进而影响消费。通过以消费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表明当前人民币升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甚微,暂时还不存在财富效应。但利用人民币升值增加居民财富,扩大消费是未来可考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开始逐步形成以集成化产品、模块化生产和区域内贸易三位一体的产业一贸易格局.近年来,日本为了确保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尝试对产品架构进行调整.其中,模块型架构程度高的产品生产比较适合水平产业内分工;整合型架构程度高的产品生产则比较适合垂直产业内分工.随着东亚区域内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市场规模的扩大,不...  相似文献   
997.
刘莎 《特区经济》2011,(1):119-120
中国和日本在本世纪初分别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其实施效果却各不相同。本文从两个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移植进程中立法方式以及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结论:日本移植该制度所采用柔性的选择机制,更有利于新制度的移植和长效发展,这样的移植方式对我国完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耀彬  刘玲 《特区经济》2011,(1):197-198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借助SWOT分析确定了该区内部和外部环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刘扬 《特区经济》2011,(3):228-230
近年来,反生态倾销的立场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发达国家的咄咄逼人,与其寻找诸多理由去佐证该行为的不合法,倒不如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倡导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树立环保意识,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反生态倾销壁垒,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处于一种和谐有序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000.
刘世荣 《特区经济》2011,(3):278-280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权益贫困化问题凸现,其实质是合法权益实现的贫困化。用权力行为的公正维护农民工合法财产权益,体现制度优越性;用劳动的正义捍卫体面劳动,实现劳动权益的合法性;用人权的神圣捍卫农民工自我发展权,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需要在机制改革、制度建设与政策调整上的政治共识和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