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5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4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十五”期间以发展为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十五”期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就决定了此间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选择促进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建立市场主导型间接调控机制,以防范财政性金融风险为主。为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在比较分析已实现波动率(RV)、双幂变差已实现波动率(BPV)、截断双幂变差已实现波动率(TBPV)、两尺度已实现波动率(TRSV)以及已实现核波动率(RKV)五种高频数据波动率度量方法的理论性质基础上,结合异质自回归已实现波动率(HAR-RV)和GJR-GARCH思想,本文构建LHAR-RV-EVT模型对VaR进行预测,并使用上证指数1分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LHAR-RV-EVT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VaR、TBPV和BPV优于其他三种波动率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83.
当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任务的加重以及银行间业务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和竞争的焦点,纷纷开办种类繁多的中间业务。同时,理论界也对中间业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中却存在诸多误区,主要有三大方面。一、理论上误区:把中间业务等同于表外业务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际银行业务部门,有相当多的人把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完全等同起来,不少文章和著作中都有“中间业务也就是表外业务”的表述。但实际上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却是两个不同…  相似文献   
84.
85.
合作金融组织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与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合作制创立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今天我们所处的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金融经济一体化的新经济时代已相去甚远。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与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国外合作金融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合作金融经营目标、组织机构、股份构成、奖金来源与运用、业务经营与管理等方面都有创新。研究国外合作金融的发展变化,借鉴发达国家合作金融的先进经验,对推进我国合作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状况有其特殊性。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金融结构合理化是逐步提高的,但问题依然很多。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的关键是对金融结构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与问题进行调节,以促进金融结构合理化。在调节和优化金融结构合理化过程中,重点是“建立五大协调机制,促进五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7.
金融深化与新型银企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打破了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统一的信用制度与体系的同时,却一直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规范的信用体系.据有关学者估算,由于信用缺失每年造成的损失不少于6000亿元,这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严重制约.而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核心的银企信用关系更是信用失范的重灾区,因此如何重构银企间规范的信用关系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银企信用关系是我国信用关系的主体,是影响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一个健康、良好的银企信用联系是我国建立全面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本文对当前我国银企信用关系劣化的表现、形成原因作了深入分析,并从明晰银企产权制度、建立信息防范识别机制、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立失信的惩罚机制、强化银行内控机制、营建企业诚信文化等几个方面对矫正银企信用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9.
摆脱农业就业长期困境的新出路 第一,应对金融危机传导效应,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外需投资型逐步向内需消费型转变,以减轻农业就业现实堰塞压力。现代经济理论已经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运行的传导机制和路径作出过多角度的诠释,目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观点,即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外需、国际资本流动、经济全球化和预期权变等方面的路径与机制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运行发生消极影响作用,并分别体现为四大效应,即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经济季风效应和纯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90.
经济证券化是经济金融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四个方面的二级指标,如证券化规模指标、证券化渗透指标、证券化衍生指标、证券化协调指标以及更细的三级指标,旨在构建经济证券化指标体系;并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经济证券化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