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7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当前,职业院校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职业院校基层管理人员存在职业认同感低、自我成就感低、职业自我效能感低等职业倦怠问题。文章从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归因分析,认为应把职业院校基层管理人员置于多元背景下,从组织援助、自我预防等多维度共同构建职业院校基层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2.
国外旅游危机管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要面对各种危机.本文选择了四种典型旅游危机的案例,通过分析各国处理危机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危机管理的有益经验,指出我国应从建立专门机构、财政支持企业、公开信息和加强促销四方面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构成及建设——以无锡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由于其公益性特征或很低的投资回报,决定了必须充分依靠政府部门加以建设。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处于全省前列,成为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但是,与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相比,无锡市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仍然不足,成为制约无锡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实现无锡市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旅游院校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旅游院校教育发展呈现的特点、面临的挑战、应采取的对策,得出旅游院校教育要适应加入WTO后形势,更新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郭胜 《江苏商论》2005,(6):72-73
无锡要走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前列,应继续推进政府主导战略实施,在旅游规划、宣传促销、法制建设、结构优化、突出特色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采薇 采薇     
正饥饿,有个很文雅的书面表达方式,叫"饥馑",源自《尔雅.释天》中"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一句。但就是这样的雅词,在人类历史上却留下了惨烈的痕迹。很多时候,人们都是在为了给嘴里塞东西而奔波、争抢、动刀动枪,甚至还有过"易子而食"的残酷场面,几千年来莫不如是。中国古代对于饥饿还有很多文字记载,其中最早、最有名的是《诗经.采薇》,很多人喜欢最后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与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胜 《财贸研究》2003,(4):18-20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涉及我国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论述了旅游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提出了如何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郭胜 《改革与战略》2005,(3):106-107
实践决定认识。旅游学科的概念应随着旅游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在现行的《旅游经济学》中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明显滞后于旅游实践的发展,如关于旅游形成的前提、旅游活动的涵义、旅游供给和供给弹性等。应该结合旅游实践新的发展,给滞后于旅游实践发展的概念以新的解释或理解,以便使旅游的概念正确反映旅游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郭胜 《江南论坛》2009,(12):49-50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危机的定义为:“影响旅行者对一个目的地信心并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这类事件可能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许多年中不断发生。”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异地性和时间上的暂时性,以及在运行进程中呈现出的高关联度的综合特点,导致了旅游业对发展和活动环境的高度依赖。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前言内部回收率法简称回收率法或收益率法,是动态经济学中的主要经济效果分析方法之一。本法的基本概念是:工程在分析期内的净收益用于还本付息及提供经济效益。当净收益只能还本付息,即经济效益等于零时的资金折算率即回收率。因而在其它条件相同,分析期内的净收益愈大,则回收率愈高。用现值法或年金法都可推求回收率。由于在作工程方案的分析比较时,本法可不必预定资金折算率,故在工程基建资金来源未定时,有其优越方便的特点,因而本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