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6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对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质疑与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不是产生于夏代,而是产生于比夏代早的炎黄时期;财政产生的条件不应只以国家产生为依据,而应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多种条件去考察;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不应沿用计划经济年代的观点,也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结论,而应从我国财政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现有的国情出发,重新加以界定,以推动财政理论与制度的改革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3.
一、当代财权统分结合,前后重点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政权。在财权的配置问题上,实行统分结合。在改革开放之前横向是以分权为主,纵向以中央集权为主。改革开放之后是以扩大地方财权为主,淡化横向分权。(一)计划经济时期财权的统分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时期一般被称为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的国家建设重点先是政权建设、制度建设,然后依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权益配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媒体对清代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作过评述,有的结论不符合史实。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实施背景、时间、倡议人、实施过程及产生的利弊得失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了与某些媒体不同的结论。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财政权益配置的历史透视在中国历史上,有关财政权益配置的理论和制度安排较多。《礼记·礼运》主张建立一个有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和义务教育的“天下为公”社会。墨子主张由贤能的人治国理财,“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分禄”。财政用于“兴公利、除公害”。强调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政府采购的范围扩大,电子采购的兴起,政府采购的传统模式日显不足,弊端重重,不符合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内在要求。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是在整个采购过程中,以供应链管理为依托,实现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使信息及时共享,让采购更阳光。本文先从理论上论证,政府采购与信息化管理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政府采购需要信息化,信息化让采购更阳光,再探讨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模式。然后以‘跻宁模式”为案例说明,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是我国政府采购及其管理改革的方向,集成式信息运行模式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中国的财政监督制度是在整顿改造旧中国经济的基础上创建的。国家实施的财政监督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利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财政监督;法制因素的弱化使中国失去有效的财政监督。此外,还从治理通货膨胀、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时期财政监督形成之因。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财政改革基本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构建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家财政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革财政:构建以人民为主体的财政理论;按公平公正的原则改革税收体系;以全体公民的福利为重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和政绩考评体系;以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构建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