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5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研究目的:分析王万茂教授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研究方法:围绕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内容,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着重体现在包容性、标准化、建制化及学科群战略四个方面。研究结论:王万茂教授关于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而且也为今后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样为其他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进一步探索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2.
以贵州省6个不同城镇化水平的典型代表区作为样本区域,采取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农民对拥有宅基地的认识以及对闲置、废弃宅基地退出的意愿及影响退出意愿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受访者年龄越大、家庭人口越多,对占有宅基地的依赖性越大。性别、受教育程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较小。对政策的认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方式以及预期退出后的生活改善程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较大影响。对多余闲置宅基地的潜力评估及对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的可行性评价结果显示:贵州省废弃闲置宅基地数量潜力较大,政策实施在政治上、组织上、经济上以及技术上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因此,针对调查和评价结果提出:明晰宅基地产权、建立农村宅基地价格评估体系以及建立相关保有压力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目前东莞市正在进行经济社会双转型,推动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产业结构的质态转变首先通过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得到反映,[1]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对土地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  相似文献   
44.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中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深入剖析标志性事件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影响土地制度历史进程标志性事件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基于“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的标志性事件识别路径,识别提炼了“一大党纲”“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六十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基本国策法制化”“物权立法”“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十大标志性事件。研究结论:十大标志性事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结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土地制度变革始终坚持不断自我革新的动态演化逻辑,坚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历史自信,并为未来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农村宅基地功能的特殊性及对农民的重要性,决定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敏感性和风险性。如何让改革的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是该项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研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风险问题十分必要。文章在界定农村宅基地流转风险内涵的基础上,从农户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保障因素"四个维度构建宅基地流转的农户个体风险评估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翁源县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评估,得出农户个体风险处于"中警"级别,应重点关注家庭农业收入占比、家庭自我发展能力和新环境适应能力等具体微观的敏感性指标带来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6.
反思与建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理性思维严金明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规划修编工作,为了修编好新一轮规划,有必要对上一轮规划作一反思,总结得失,同时提出新一轮规划的建议。一、反思自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报告》的通...  相似文献   
47.
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与小城镇合理用地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48.
研究目的:针对城乡土地资源流转不畅、土地资本难以显化、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障困难等诸多问题,探索设计提供资源汇集、资金融通、资产评估、信用创造等诸多功能服务的城乡土地资本化制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土地资本化的本质内涵和关键难点,参考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架构和运作机制,探索设计了包含土地储备、土地存取、土地贷出和土地资本经营4大制度模块的城乡土地银行制度方案。研究结论:建议推进试点运行城乡土地银行制度,以一揽子推进城乡土地一体化调控有序、城乡土地财产权利具体显化、土地市场化流转集聚配置高效、增值收益分配公平合理和土地资本价值不断提升等制度愿景的实现,助推配置市场化、资产权益化、利益共同化、收益长期化和价值最大化的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实现。  相似文献   
49.
研究目的:立足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探索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基本内涵、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为国土空间规划现代法治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本质就是国土空间规划的"良法"和"善治",应当遵循"良"的价值理念与"法"的完整体系、"善"的思维意识与"治"的秩序机制的总体思路来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框架;(2)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良法"体系包括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规划成果体系,"善治"平台则包括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监督、规划信息平台和规划工作平台。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化的逻辑框架,提出完善和健全规划治理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治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0.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多规合一"面临障碍和精准扶贫诉求,探索融合精准扶贫诉求的县域"多规合一"规划结构耦合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结果:"多规合一"规划结构耦合模型可基于战略、数量、空间和治理结构耦合建立规划结构耦合目标框架,战略结构耦合需梳理各个规划"轻重缓急"战略导向,理顺厘清战略主次关系;数量结构耦合要求明确规划底数"存量",统筹分配确定自然资源"底量"、"流量"和"变量",并依据"价值量"寻求耦合最优解;空间结构耦合应基于"线—面—点"的空间逻辑,形成优先保证底线、合理安排分区、优化配置项目的耦合思路;治理结构耦合要求对各个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进行整合、创新和择优,优化解决治理机制矛盾和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研究结论:本文尝试构建的"战略—数量—空间—治理"规划耦合模型能够实现多个规划间战略结构层级化、数量结构五量化、空间结构多维化和治理结构择优化,尤能彰显治国理政重大战略导向和迫切发展诉求,能够为破解规划融合障碍、构建规划结构耦合系统框架和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