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83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1 毫秒
41.
本文是将转轨置于经济史背景中的一种尝试性研究.其基本观点是:从经济史的规律来看,转轨国家与近代落后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在发展过程中缺失了某个重要阶段.这种缺失正是落后与变革的根源.为了进行求证,本文将转轨国家界定为[非历史-人为形态]的制度形态,试图将其还原到经济史的时空背景中,与发达国家[历史-自然形态]的制度形态演进过程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掘转轨可以贡献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财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PI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43.
吕炜 《资本市场》2003,(5):38-39
<正> 积极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连续五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投资规模仍将达1500亿元。在经济运行未形成稳定的自主增长机制之前,预计这一政策取向仍会延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经济转轨并未完成,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时间的拉长,政策推行与既有体制之间的某些冲突也在加剧,新体制建设不完善、旧体制改革不彻底所产生的矛盾都有所激化,并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与效果。既然积极财政政策仍是时下经济发展之所需,那么处理好政策与体制间的关系、缓解矛盾,以使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44.
与中东欧有意识设计的转轨模式不同,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动因源于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这一动因也成为推动和评价转轨绩效的线索,并贯穿始终。迄今的转轨实践证明,转轨必然是一个渐进的制度形成过程,转轨过程、绩效与预期目标之间并不存在一元线性关系。因此,针对转轨过程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中国转轨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适应能力、路径选择、创新能力等指标,解释中国成功实践中的某种合理逻辑。这样做的意义在于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总结可用于分析的一般性方法,同时也作为对“北京共识”的一种系统阐述。希望这项研究能使“中国模式”更具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一、引言党的十六大制定了两个战略目标,可分别以"1978-2020年"、"1978-2050年"两个连续的时间区间来标记。依然增长强劲的中国经济,事实上正运行在以1978年为起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终点的转折点上。转折前后的绩效评判模式应该有所不同,这是本文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在打破以短缺经济为典型特征的计划体制、集中精力解决温饱问题的进程中,为了摆脱"穷社会主义"的困扰,或许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顺一切地追求持续、快速增长的冲动。其内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自不必说,所引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46.
变革时期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变革过程中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一国变革时期的经济运行绩效,总体地反映了经济转轨的进展,其更深刻的内容是特殊经济形态的非均衡因素是否被恰当认识和利用。负增长的阴影在大多数国家变革进程中已经弥漫太久。转轨的初衷是迫于提高经济增长能力的需  相似文献   
47.
增长经济学对无限需求与资源稀缺之间矛盾的解决思路,是通过如何实现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来展开的。充分生产意味着以“生产有效”(成本最低方式生产特定的产品和服务组合)和“分配有效”(生产社会最需要的产品和服  相似文献   
48.
寻求积极财政政策难以淡出的体制性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财政政策的难以淡出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隐忧 ,因为这项政策由短期应对而转为中长期取向的固化趋势 ,所反映的实质是经济自主增长机制难以恢复、财政体制承载能力日益下降两大潜在风险。本文旨在从体制层面探讨积极财政政策难以淡出的原因 ,得出的基本看法是 :正是由于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制约了市场机制自运行能力的重新启动 ,从而使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只能局限于治标 ,达不到治本的目的 ,财政逐渐演化为目前这种经济运行特征的一个内生因素 ,无法顺利退出  相似文献   
49.
尽管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但那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对政治实体构成的影响力而言;按人均水平衡量早在14世纪时,西欧在人均收入方面就已经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仅以郑和1405-1433年间率领庞大船队7次下“西洋”竟无商业目的这一点来看,中国经济如何错失为产业革命做准备的重商时期,就足以给人深刻的反思。11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到1820年其实力已经3倍于起点的水  相似文献   
50.
本文提出了在转轨背景下研究财政体制对财政职能界定和实现的重要性和基本思路,对当前制约财政职能实现的体制性矛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未来发展战略对财政职能的要求与既有财政体制预期可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比较的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