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财政金融   333篇
工业经济   148篇
计划管理   562篇
经济学   367篇
综合类   145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467篇
农业经济   265篇
经济概况   2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农信社制度变异及其动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广文 《银行家》2006,(2):116-119
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非农化”和业务发展上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199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做出了“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的制度变迁选择。从21世纪初开始,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展开了合作金融是否符合国情的讨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从农村信用祉产生到1957年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制发展时期,1958年“大跃进”以后就再也没有坚持过合作制原则;二是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合作制;三是认为我国还不具备合作金融发展的前提条件,必须培育“合作”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在主客观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发展我国的合作金融事业。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信用社设立的初衷的确是要按照合作金融模式运转,但是5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似乎并不尽人意,并没有导致能够满足农村需求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的产生。农村金融从而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那么,为什么又出现了后来对其合作性的认定?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出现了异化?异化的动因何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结合50多年来改革的轨迹,对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与机制进行系统性回顾才可能明了。本文试图就此探究正规合作金融在中国陨落的成因。  相似文献   
82.
何广文 《银行家》2006,(11):118-119
西部金融创新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实施的是一种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金融发展呈现出差异性。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适应,金融发展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差异,东西差异尤其显著,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83.
王川  戴永华 《银行家》2004,(11):115-118
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由年初的30美元/桶上涨到逾55美元/桶,涨幅接近80%。石油价格的高涨必将对世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在我国,由于资金不足,使土地储备量较小,储备时间较短,有些城市的储备机构甚至有意控制“吃进”的土地数量。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土地储备资金凑集渠道,是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关键,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为了有效满足城市土地储备资金运营的巨额需求,笔者认为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商业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以外,实行土地证券化,是现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最佳融资方式。所谓土地证券化是指以土地收益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在不丧失土地产权的前提下,利用证券市场的功能,将不可移动、难以分割、不适合小规模投资的土地转化成可以流动的金融资产,吸收…  相似文献   
85.
作通过对目前跨国公司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国有银行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开展跨国公司金融服务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6.
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量和用户量的激增,人类社会对信息和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网络的可靠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网络生存性技术也应运而生。网络的生存性是指网络在节点、链路失效后,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就能自动地恢复受故障影响的业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87.
7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建设银行与第四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展览会组委会联合主办,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部承办,《地产互动》杂志社和《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社执行承办的“中国房地产金融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世纪剧院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大学、银监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市长协会、信托投资公司等单位的权威人士和专家先后就中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之路及城市的互动发展关系展开了深入研讨,并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的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8.
正在进行的国有银行改革其实质是一场银行再造过程。虽然银行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但银行组织机构再造和业务流程再造的任务更为艰巨。银行组织机构再造与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组织机构是流程的载体。事实上,中国银行业的组织机构再造和流程再造的过程,早在体制改革之前就开始了。正在进行的国有银行改革则对这两项改革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兴起了银行再造的浪潮,中国银行业作为后来者,正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学习现代银行业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缩短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 当前,不论是改制的国有银行还是走在改革前列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坚定不移地进行银行组织机构再造的探索。我们认为,银行组织机构改革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制度问题,同样会涉及到相关的内部利益调整,处理得不好会影响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因此,我们本期重点关注银行组织机构的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89.
正中国当今"互联网金融"概念下的商业模式,无一不是传统金融在监管之外的一种存在形态。"互联网金融"概念自2013年以来一直被热炒。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对金融业务的积极涉足,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金融行业对互联网的日益重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以其一贯生猛的营销方式,强势介入人们的日常金融活动,让人耳目一新。这也就促生出一个模模糊糊的"互联网金融"概念。  相似文献   
90.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货币理论的基础也就是供求规律。对于其中的货币需求理论,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几种互不相同但彼此又有一定联系的学说。比较这些理论的异同,对于我们学习货币理论并制定和分析现实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