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趋复杂多样且相互交织,这需要在水资源管理中引入系统思维和综合集成的方法。研究在对现代可持续集成水资源管理(IWRM)理念及实施框架阐释和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可持续水资源综合管理实施指标体系,并依照指标体系以黑河流域甘州区为例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实施现状进行了系统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表明,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区域政策不协调,水权制度不完善,资金支持不足等外部实施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信息交流和监管机制缺乏且能力建设滞后,公众缺乏真正参与等管理体制问题;在管理工具运用方面,也缺乏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公众水资源及用水态度的社会改革措施,定价、市场等节水经济激励机制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问题。因而需进一步强化区域政策整体设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建立起适合我国的可持续集成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2.
快乐原则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难题,也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面临困难最大的环节。脱贫、就业、启动内需,样样牵及“三农”,却无奈“三农”。文章认为,在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的我国,“三农”问题远不该如此地难以解决。问题所在,是我们自己对经济发展的终极意义缺乏科学认识,毁坏环境,伤及根本,导致解决“三农”问题的大量行为的效用相互抵消,农民的福利水平改善缓慢。通过解析快乐原则,认识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以此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与制度安排,将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总结多种幸福涵义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客观条件、自我及主观幸福的关系提出幸福整合模型,区分了幸福的四种测量范式:生活质量幸福测量、情绪状态幸福测量、自我完善幸福测量及日常体验幸福测量,并对这四种测量范式的主要研究分别进行阐述,以更为充分地描述幸福的不同测度,为幸福感的提升提供思路.最后提出在国民幸福测量中,幸福测量范式的全面融合已成为趋势,并对经合组织(OECD)的主观幸福测量模版、英国国家统计局(ONS)的国民幸福测量模版及欧洲社会调查(ESS)的个人与社会幸福测量模版进行了介绍,从而为政府改善民生,制定经济与社会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文章运用调查数据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目前幸福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幸福状况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关系曲线呈多斜率阶梯上升趋势。职业、收入、社会状况的满意度在六大幸福影响因子中处中等水平,且分值低于幸福指数,成为拉低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这一情况表明,在目前我国,改善职业环境、关注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改善以及提高社会公平公正满意度,对于提升国民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5.
黄斐  旷开源  陈惠雄 《特区经济》2013,(10):230-231
本文对追求幸福与体验幸福的重要性问题避行分析,得出两者均比较重要的结论,揭示了在体验幸福时过程与结秉都统一千现实活动而不可分离的本质。同时,运用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探究了可持续性因素对于幸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6.
无论穷人富人,各有各的快乐,只要温饱解决,实际的快乐指数差异跟钱的差异究竟还会多大?今天,大部分人还是把争取更多的金钱而不是更多的快乐作为生活目标。随便谈谈快乐,还可以,但真正认真起来,多数只喜欢谈金钱。只要有钱,快乐可以忽  相似文献   
27.
我出生在上海大城市,6岁时随父母回到了祖籍浙江兰溪陈家井村。“卖柴烧树叶,卖菜吃黄叶”是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的一句话。记忆中,祖母讲“卖柴烧树叶,卖菜吃黄叶”,是要我们学会懂得艰苦奋斗、甘于吃苦的道理。长大后,祖母的念叨铭记在心。记在心,是因为从小就苦。苦惯了的人会产生苦的“记忆效应”,这对于后来的快乐生活可能有帮助。善用它,会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份福。然而,  相似文献   
28.
陈惠雄 《经济学家》2004,63(4):109-115
美国人的夸张贴现与中国居民的超储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运用传统的贴现因子与消费等待理论,已经难以作出较为彻底的解释。本文认为,消费者跨时选择行为和耐心程度不仅仅受利息、遗产动机、消费偏好、通胀预期等因子的影响,在更为基础的方面,还受消费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成本支付与收益边际均衡规律决定。根据本文的研究,要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推动就业市场发展和切实提高普通劳工的工资水平是一个值得首选的制度安排,同时,还有赖于年轻一代的消费成长,这一结论暗示着增加公共投资支出可能仍然是未来中国难以避开的选择。而弱化美元则是解决美国居民的夸张贴现消费现象、稳定国际经济秩序、减少全球经济运行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9.
陈惠雄  傅俊华 《价值工程》2009,28(12):50-53
传统经济学的消费理论是基于收入假说的行为理论对顾客决策过程的论述,认为顾客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影响因子是收入差异。然而,这些消费行为理论在解释一些消费现象时存在不足,因为顾客的消费行为在更基础的层面上受顾客感知快乐决定。基于生命成本消费函数假说,文中提出生产者应以顾客感知快乐为出发点,分别解释和验证了攀比效应,柠檬市场,绿色消费等现象的形成机理,重新认识顾客价值决策模型,以树立消费决定生产的基本理念。这样,才有利于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人类自身的快乐,"趋乐避苦"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随着全球性的消费环境改善、消费行为转变和消费能力提高,"新奢侈"消费行为也逐渐盛行,相应的新奢侈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种名为"新奢侈品"的新型消费品与"新奢侈品消费族".通过研究发现,这种生活形态的改变,以及新奢侈品本身的品牌个性、品牌价值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新奢侈族的快乐生活及其持久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