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7篇
财政金融   103篇
工业经济   104篇
计划管理   493篇
经济学   341篇
综合类   362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231篇
农业经济   149篇
经济概况   159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河南省知识经济测度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伟忠  杨英宝 《经济地理》2002,22(3):285-288
文章论述了知识经济对河南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总结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河南经济的知识投入,知识产出和储存,知识流通和扩散以及知识学习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测度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中下游,与美国差距很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知识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2.
中英电信"双寡头垄断"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以后,将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两个业务领域形成新一轮"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英国是率先实行"双寡头垄断"作为过度,最终走向电信全面开放竞争的典范.中国电信业在1994~1999年第一阶段改革中,曾试图仿效"英国模式",构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最终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即将形成新一轮"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之时,我们有必要通过对英国电信改革的理论背景、具体实施过程、取得的成就的回顾,探求英国"双寡头垄断"成功的奥秘,并为中国新一轮电信重组所借鉴,提升中国的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23.
计算项目净现值(NPV)等投资决策指标时,现金流量与折现率应具有匹配关系。从两者的匹配关系看,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务管理》一书中的经营现金净流量(NCF)计量公式有欠妥当。因为以项目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作为折现率时,与之相应的NCF的计量方法不应是教材中的“净利 利息 折旧”,而应该是“净利 税后利息 折旧”,或者是“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 折旧”。  相似文献   
24.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社会救助最早建立.但是,现代的社会救助与早期的社会救助有本质上的区别.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是建立在一定的法规之上,具有社会性、制度性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模型构建了实际汇率与劳动生产率、政府消费和贸易条件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实际汇率短期内的动态调整过程。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生产率的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实际汇率的变动方向与巴一萨效应预测的相反。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适用其假设,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政府消费和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亦影响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说明即使是在长期内,巴一萨效应的假设也不能成立。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支出来影响实际汇率短期波动和长期变动趋势,从而影响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6.
结合现代物流的特点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思想,将物流信息系统划分为四层结构模型:物流信息通信基础层、物流EDI标准层、GIS物流信息表示层、物流功能应用层。  相似文献   
27.
首先结合工程阐述结构加固的原因,其次对结构加固合同的主要内容作了详尽的分析,提出合同管理的控制方法,供业主们参考。  相似文献   
28.
中国股市现金股利悖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国祥  苏月中 《财经研究》2005,31(6):132-144
现金股利悖论指现金股利增加或降低都可能增加代理成本,从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现金股利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国内外流行的观点.文章在考虑我国存在高比例非流通股的事实下,从代理成本角度对我国现金股利与中小投资者利益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现金股利悖论",并得出三条推论:股权越集中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国有股股东比法人股股东更偏好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支付极不稳定.但对三条推论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时国有股股东与法人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并无显著差别.增加现金股利的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要解决现金股利的两难处境,前提是股票全流通.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中国的储蓄存款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存款过剩,并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针对此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储蓄存款过剩的原因,然后从风险、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分析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
本文采用分量回归模型.具体研究国有股权对不同业绩水平上市公司影响程度的差异。结论表明.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影响,且对不同业绩水平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业绩越好的公司,国有股权带来的负面影响越严重。因此,基于市场承受能力的限制.从提高市场整体效率的角度出发.政府在股权分置改革第二阶段.安排受限股份上市流通时.应该考虑首先安排业绩好的上市公司的受限股份优先进入流通。实证分析结果还验证了现阶段我国市场上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