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系统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各种企业团体捆绑在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联贯的网络关系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时代,由于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团重组、交通信息网络化和人群流动化加快等等因素的汇合,给城市化地区带来新的现象。发达地区孕育着“城市群现象”越来越突显。文章就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生成规律、发展过程中的因子及其空间组织系统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并提出了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结构的四种范式。  相似文献   
62.
<正>时光流逝,岁月如梦,历史事件,追忆如初。中国科学院地理代表团访问美国虽然已过去了30多年,但有关当时的背景、机缘、印记和探究却是令人有极高价值的回顾和追寻的,也是令后人感到兴趣浓浓的。  相似文献   
63.
64.
优化宁波大都市区的空间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造宁波市城市形象的主要途径包括塑造特色形象 ,建设标志性建筑 ,确定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作者提出要点、线、面结合 ,把城市风貌分区和景观点建设相结合 ,优化城市的空间形象。  相似文献   
65.
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大开发从本质上说就是西部城市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落实应该体现在城市上。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面临的问题 ,阐述了西部城市化战略的原则与目标 ,并对未来城市化的合理发展和有序推进提出了一些指向性的思路与建议 ,认为今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应当以城市化为先导 ,以城市化作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6.
经济发达省区设市规划的若干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姚士谋,储胜金,帅江平,许刚,张落成目前全国各省、区正在进行21世纪设市预测与规划。这是有助于我国行政区划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性工作。江苏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67.
21世纪亚洲主要国家城市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城市化重要的发展时期。二次大战后 ,全世界特别是亚洲获得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发展时期 ,亚洲各国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特别是在东亚地区 ,日本、韩国、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 ,城市化迅速推进。这些国家人口众多 ,城镇数量与规模也大 ,对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进入 2 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将逐渐明朗 ,在新的世纪中 ,亚洲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深层次发展的现象  历史经验证明 ,…  相似文献   
68.
69.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需求,对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本质上符合生态规律,因而须用生态原理来指导具有生物有机体生长特征的城市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70.
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1省市的耕地非农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55.75%、25.62%、18.64%转变为2008年的48.42%、25.95%、25.63%,可见,空间格局由东部向西部扩散.人口数量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均呈现正效应,而富裕度、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既有 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随人口数量和富裕度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耕地非农化,而随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耕地非农化;但是在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的正效应和富裕度的正负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弱,而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的正效应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因此,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土地城市化等措施,以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中的用地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