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517篇
工业经济   323篇
计划管理   992篇
经济学   972篇
综合类   628篇
运输经济   44篇
旅游经济   25篇
贸易经济   496篇
农业经济   321篇
经济概况   844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本文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出发,结合其对我国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了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之间的关系和由此带来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并就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将货币幻觉纳入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并利用2000年9月到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经过HP滤波处理后采用Almon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估计出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我们发现在考虑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一方面,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且利率对投资有很好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储户不存在货币幻觉并且利率对储蓄的调控作用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社保制度的缺位增强了储户的安全性动机以及投资渠道的不完善导致了储蓄的利率刚性。  相似文献   
993.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技术进步使发达国家财富正效应增强,提高预期收入,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的报酬相对降低,会出现相反的情况,结果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厦门资源有限,经济总量小,产业面临升级,为寻求持续发展提出要发展企业营运中心。本文从环境、资源和竞争分析厦门发展营运中心的情形,最后从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思路提出厦门营运中心的发展战略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如何在动态环境下实施低成本领先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低成本领先战略要求组织高度集权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但是组织的这些特点在动态环境下容易造成组织反应迟钝,因此,组织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既能保持组织灵活性又能维持成本领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动态环境下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风险的分析,提出了在动态环境下实施低成本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加入WTO后,国内汽车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汽车产品结构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先进的电子网络、计算机技术将应用于汽车产品。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的汽车专业运用型人才,是地方专科学校汽车类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尹雅楠 《特区经济》2004,(8):118-120
一、“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向——以美国立法变迁为主的观察与思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分业与混业模式源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性质与业务的分立。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分业经营”模式首创于美国。1933年,美国国会颁行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2,以下简称G—S法),它“不仅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野割据的形成,也标志着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诞生。同时,还为其他国家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提供了借鉴样板。”该法实施之后,不少国家竟相效仿,采取分业经营的金融管理体制。然而,在原先效仿美国立法的国家纷纷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分业限制后,山姆大叔才迈出了美国金融体制迈向21世纪的重要一步,特别是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Gramm—Leach—Bliley Act,以下简称G—L—B法),从立法上明确放弃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才得以最终成为美国金融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性制度。综观各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从分业经营逐渐向混业经营的过渡并非是简单的金融制度的替换,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体制创新及金融监管理念的改革过程。因此,我们除了关注立法结果外更重要的应注重对整个变革过程的分析,从中发现变革的原由、立法演化所需具备的条件、制度变迁背后的理念革新等一系列更具借鉴意义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制度的移植。2003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获得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开始实行。我国《商业银行法》的修改表明,立法者逐渐吸收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制度的嬗变结果,并逐渐与中国的金融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法律修改的前瞻性。因此,43条修改的重大意义在于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用法律手段拓展商业银行的创新与发展空间,以法律方式明确保护商业银行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为扩大资本市场,减少间接融资,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控制手段和盈利能力。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混业经营可能成为中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但立法的变更并非意味着我国短期内即可实现混业经营模式,其仍然有待于各种环境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998.
“进入”在企业战略决策和实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进入哪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是涉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战略问题。本文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础进行模型构建,通过两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得知日本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中国时的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方式的关系,进而来探讨日本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合理模式。结果表明,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技术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合资经营方式;财务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简要分析了“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的国内外环境,并对纺织业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措施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该文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选定了评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结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与龙头企业规模的大小、履约率、著名驰名商标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